契丹助晋兵,一号三十万。晋家报契丹,一数一匹绢。
三十万绢未足惜,一十六州空弃掷。遂令宋统成偏安,中原以北无幽燕。
金元相承二百载,恸哭衣冠化兜铠。至今五镇接三边,不备西陲备东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为鉴赏题,考生要通晓大意并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契丹助晋兵”,指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纳贡,请求契丹援助;“一数一匹绢”,“一”即一匹马,“匹”是计量单位,表示每匹;“三十万”,指后晋向契丹纳贡的绢帛数目,三十万匹。“一十六州空弃掷”,“十六州”指今河北、山西一带;“空弃掷”意谓白白抛弃了这大片领土。“遂令宋统成偏安”,“宋统”指南宋,北宋灭亡后,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左(江南),苟图偏安于江南一隅。“中原以北无幽燕”,“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幽燕”,泛指南北地区;“无幽燕”意谓失去了幽燕故土。“金元相承二百载”,“金”指金朝;“元”指蒙元(蒙古)国;“二百载”指自金亡以后,蒙元统治中国达二百年之久。“恸哭衣冠化兜铠”,“恸哭”意谓悲痛欲绝。“衣冠”,指中原衣冠礼教之邦;“兜铠”,指蒙族武装,这里比喻蒙人。“至今五镇接三边”,“五镇”指南北各地,这里泛指各地方;“三边”指南方边防。“不备西陲备东海”,“西陲”指西边边疆地带;“东海”指东方沿海地带。“备”,防备。“不备”,意谓没有防备好。“西陲”,古代对西部边疆的称呼。

【答案】

十六州,指后晋时割让土地给契丹。“契丹助晋兵”,指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纳贡,请求契丹援助。“一数一匹绢”,

指后晋向契丹纳贡的绢帛数目,三十万匹。“一十六州空弃掷”,指后晋向契丹纳贡的绢帛数目,一十六州被弃置。

“遂令宋统成偏安”,“宋统”指南宋,北宋灭亡后,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左(江南),苟图偏安于江南一隅。“中原以北无幽燕”,“中原”,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指北方地区;“幽燕”泛指南北地区;“无幽燕”意谓失去了幽燕故土。“金元相承二百载”,“金”指金朝;“元”指

蒙元(蒙古)国;“两”指二百年。“二百载”指自金亡以后,蒙元统治中国达二百年之久。

“恸哭衣冠化兜铠”,“恸哭”意谓悲痛欲绝。“衣冠”,指中原衣冠礼教之邦;“兜铠”,指蒙族武装,这里比喻蒙人。“至今五镇接

三边”,“五镇”指南北各地,这里泛指各地方;“三边”指南方边防。“不备西陲备东海”,“西陲”指西边边疆地带;“东”指东方沿海地带。

意谓没有防备好。“西陲”,古代对西部边疆的称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