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城南见黄盖,澶州城北胡兵退,南朝相公方鼾睡。
谗言后出功臣猜,城下一盟成祸胎,孤注之说何危哉。
城下盟,君不辱,犹胜金陵与西蜀。当时若耻城下盟,纵寇不追真大错。

【注释】

澶州:今河北省濮阳县,位于黄河之北。黄盖(guō):东汉末年名将贾逵(jǐn)的字。南朝宋、齐时人,官至司空。

城北:指澶州城北。胡兵退:指金军撤军。

谗言后出:指宋徽宗在位后期,听信蔡京等人的谗言,导致北宋灭亡。

城下一盟:指澶州之战后的和约,史称“城下之盟”。

金陵:即南京,当时为北宋陪都。西蜀:指四川,当时为南宋的陪都。

纵寇不追:意为如果当时宋朝不追击金军,就不会有后来的战争失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灭亡的痛惜之情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和忧虑。全诗共四句,每句均用七言古诗形式写成,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

首句“城下盟”,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澶州之战的深刻反思。接着第二句以反问的方式,指出了金国之所以能够轻易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三句“谗言后出功臣猜”,则揭示了宋徽宗时期政治腐败、朝政混乱的局面,使得奸臣得以乘机作乱。最后一句“孤注之说何危哉”,则是对宋徽宗时期的决策失误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引人深思。如“谗言后出”暗指蔡京等人的陷害;“孤注之说”则暗喻当时的皇帝盲目自信,不知天高地厚。这些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