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胡儿喜。
君不见和尚原头走秃胡,天为中原留逆雏。他时再作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无?
兀术败走
金山寺前鼓声响,江头又见太子回。
红袍玉带落再起,汉人跺脚胡人笑。
你不曾见过和尚在原野上追逐秃头和尚,上天安排中原留下逆子恶徒。
将来再想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没有?
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胡儿喜。
君不见和尚原头走秃胡,天为中原留逆雏。他时再作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无?
兀术败走
金山寺前鼓声响,江头又见太子回。
红袍玉带落再起,汉人跺脚胡人笑。
你不曾见过和尚在原野上追逐秃头和尚,上天安排中原留下逆子恶徒。
将来再想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没有?
【注释】 过雨:经过下雨。畦(qí):菜地。架(jué):用竹竿等做成的支架。已:已经。分甘:分送甘美的水果。到:送到。僮仆:仆人。沾润:指雨水滋润。邻家:邻舍。学圃:学习园艺。非吾事:不是我的事。忧时:忧虑时局。岁华:岁月,时光。成:成为。独坐:一个人坐着。欹侧:不端正。岸乌纱:指戴着黑色方巾的头。 【译文】 经过一场雨后,园中暮色苍茫,菜地里的蔬菜架子已经撑起了瓜蔓。我分送甘美的果品给仆人
种竹 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复种竹:又种了一片竹林。 屋西还屋东:屋子的西边又回到了屋子的东边。 都城:指京城洛阳。 十日雨:十天的雨水。 长夏:夏天。 一林风:一阵凉爽的风。 宿土:已经干透的土地。 余润:多余的水气。 团阴:成团的阴影。 团阴分小丛:成团的阴影分布在竹林中。 高秋:秋天。
【注释】 1.宿流河驿:在流河南岸。宝庆:地名,今属河南省。谢太守:指宝庆的太守。宝庆,古县名,故治在今河南省境内,宋时为荆湖北路襄阳路辖境。2.先达:旧时对前辈学者的尊称。3.舟楫:船。期:约定的时间。4.细雨春灯暗:形容夜深了,雨下得很小。春灯,春日里点蜡烛的灯光。5.高歌暮角悲:傍晚时分听到军号声,就唱起慷慨悲壮的歌声来。6.前路:前途。7.江海得吾师: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注释】 假山:即用泥土堆成的山。成:建成,筑成。戏作二首:指作者的两首诗。二首:指《寻山》、《买云》等诗。 【译文】 有意寻找深壑幽谷,没有钱买白云。 冈峦才数叠,城市已平分。 远可达松子,清宜隐竹君。 山成谢岩叟,题壁为书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写自己游览山水的所见所感,来抒发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注释】 叠石危峰起:叠石是指堆砌石子来构成山峰,这是古代造园常用的手法。 盘根古树成:盘根是树木的主干上长出的根须盘结成圆环状,古树就是古老的树木,成是成为的意思。 窦留云宿处:窦就是洞穴,留云宿处就是指山洞里住着的云彩,这里指山中之景。 溪待水流声:溪指的是小河流,水流声音即溪水流动的声音,这里指山中的溪流。 意匠疑天巧:意匠就是心思巧妙,天巧即天然的精巧,这里指山的形状好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傅说在野席上赏菊得“朝”字 荒野的景色本来就萧条,幽静的房间共同寂静寥落。 倒塌的栏杆将石头保护,细竹引泉水浇灌。 地方偏僻应该很少来访,情意多就多次招见。 留连更待何时,烂漫是今朝。 注释: 1. 野色自萧条:野外的景色本身就显得萧条。野色,指野外的自然景色。萧条,形容荒凉、冷落。 2. 崩栏将石护:倒塌的栏杆把石头保护起来。崩栏,形容栏杆倒塌。石护,指用石头来保护栏杆。 3. 细竹引泉浇
【注释】 闻捷:听说捷报。闻,听说。 戎马:指战事,这里指征战。三秦:泛指关中地区,即今陕西省一带。 风霾:指风雨雾气。百越:泛指南方地区。 连日:接连不断。 虎将:勇猛威武的将军,这里指身经百战的将领。 班旅:军中行列。 解颜:笑容满面。 【赏析】 《闻捷》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冬,当时杜甫正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是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两京
桂轩 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细香萦驻屐,清影傍开门。 永夜幽人梦,清秋素女魂。 此时俱寂寞,醉醒各无言。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 小树: 指的是桂树,桂树常作为文人墨客的意象,象征着高洁或思念之情。 - 西园: 指古代园林中面向西方的庭院,常常是主人居所或重要的休闲场所。 - 虚庭: 意指空旷的庭院,给人一种空灵、清幽的感觉。 - 风露繁:
诗句解释 1 坐客嗟王济:这里的“座客”指的是在座的宾客。“嗟”是惊叹的意思,而“王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因性格直率和直言不讳而被后人所知。这句话可能表示在宴会上,宾客们对某人的坦率或直言不讳表示赞叹。 2. 诸兄爱孔融:孔子的侄子孔融以其直爽的性格闻名于世。这里提到"诸兄"(可能是指在座的其他兄长),他们喜爱孔融的这种行为。这可能是一种比较或赞扬,表明这些人与孔融相似
题许廷冕职方画 路转循冈背,桥回傍水根。 幽人不到处,茅屋自成村。 浦树经秋落,山钟向晚昏。 偶然一携手,相与倒芳樽。 注释: 1. 路转循冈背:道路在转弯时沿山岗的背部延伸。 2. 桥回傍水根:桥梁在水流的旁边建立起来。 3. 幽人不到处:幽静的人不经常出现的地方。 4. 茅屋自成村:茅草房自然形成村落。 5. 浦树经秋落:秋天,河边的树木落下叶子。 6. 山钟向晚昏:傍晚时分
【注释】 (1)奇才:杰出的才华。二圣:指唐玄宗和肃宗。孤臣:孤立无援的臣子。 (2)主:指皇帝。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奇才”起兴,借咏叹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全诗四句,结构谨严,音调和谐。 第一句“奇才复奇才”,是说诗人自己有卓越的才能,但时世艰难,又没有施展的机会。“奇才”二字,既点题又引出后文。 第二句“二圣一语孤臣哀”。这里用典,指肃宗、代宗在灵武即位的事。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诗是元朝诗人王恽写的咏史之作,借古讽今,以历史典故来告诫统治者不要因小失大,否则会酿成大祸。 【答案】 用兵策略之一。指两军相对,互相攻击
【注释】 安石工:指王安石。奸党籍:指元丰变法时,将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列入奸党的名单。端礼门:宋代京城的东面有端礼坊,西有端政坊,合称两坊,是当时官员出入的门户。金石刻:指在两坊门口立有碑文,镌刻了当时执政大臣的名字。丞相手书奸党籍:指王安石亲笔书写了“奸党”名单。长安役者:指在长安从事土木建筑的工匠。安石工:即指这些工匠。不识人贤愚,但识司马公:这些从事土木建筑的工匠,只认识司马光这个人
诗句输出:和议是,塞外蒙尘走天子。 译文:和平协议达成了,但边疆被敌人侵占,使天子蒙受耻辱。 关键词注释:和议、塞外、蒙尘、天子、军前、函首、太师、生国仇、死国耻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前后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两太师”指的是在和平与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将领。他们的命运反映了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金字牌 金字牌,从天而来。将军悲痛地哭泣着,率领着军队班师回朝,士气郁怒声如雷。 声如雷,震三陲,幽蓟已复无江淮。仇敌被消灭,壮士为国捐躯。 天下事,安有此。国家的灭亡,叹息太晚啊。 注释: 1. 金字牌:一种标志,通常由皇帝颁发,用于传达紧急军情或重要命令。在这里,它可能意味着一个重大的胜利或者某种重要的军事行动。 2. 从天来:从天降,形容消息来得突然而震撼。 3. 将军恸哭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通过讽刺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第一句“朋党谪,天下惜”,意思是说朋党被贬,天下人都惋惜。这里的“朋党”指的是当时的奸臣,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勾结,陷害忠良,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而“谪”则是指被贬,这里指的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个著名人物或者事件。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奸臣的痛恨。 第二句“惜不惜,贬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