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
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
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
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
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
见说丰年少网罗,低飞不及高飞乐。

【注释】

碧林:青翠的树林。红叶:秋天的树叶。惊飞鸟:惊动鸟儿。江上:江边。秋风来:秋风吹起。下来早:落下很早,指落叶早落。

雁去鸿辞烟水空:大雁南飞,鸿雁北渡。

蒹葭:一种草名,这里代指水边。芙蓉:荷花。老:凋谢。

原头:田边。鹡鸰(jílíng):一种鸟类。如有知:如果知道。应怜:应该怜爱。岁暮:岁末。得同栖:得以栖息。

戴胜:鹤的一种,这里代指鹤。枝间:树枝间。声不住:叫声不停。

野雉(zhì):野鸡。分明:显然。出丛薄:出现在稀疏的草木之间。

见说:听说。丰年少:年轻的丰子恺。网罗:捕鱼用的网。低飞:低飞,即俯冲。不及:比不上。高飞:飞翔在空中。乐:快乐。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23年冬,作者在杭州寓所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四禽的鸣叫和行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碧绿的树林中飘着红色的叶片,惊飞的鸟儿在江上秋风中飞得更早一些;大雁南飞,鸿雁北渡,而蒹葭已经落尽,芙蓉也凋谢了。这是一幅富有生机的景色,但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雁去鸿辞”指的是大雁南飞,鸿雁北渡,而“蒹葭落尽”则是指芦苇已经枯黄,芙蓉也已经凋谢。这里的“蒹葭”和“芙蓉”都是植物,分别指水边的芦苇和池塘中的荷花,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消逝。

颈联则以动物为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感慨。“原头鹡鸰如有知”中的“原头”指的是田边的草丛,而“鹡鸰”是一种鸟类,有鸣叫声。如果这种鸟类能够感知到生命的意义,那么它也应该会怜悯那些在岁月流逝中无法找到栖息之地的人类。

尾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枝间戴胜声不住”,这里的“戴胜”是一种鹤,有很高的智慧,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而“枝间声不住”则表示戴胜的歌声永不停歇,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同时,尾联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园初降时的怀念之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候,然而随着冬天的到来,一切都将结束,只剩下一片寂静。

整首诗通过对四禽鸣叫和行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