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摸索亦可知,辨口尚烦泣楚璞。
圣朝天子方好儒,森列戟门护重幄。
闻之兴慕且兴敬,以手摩挲防击扑。
我生学篆希前踪,下视俗书羞龌龊。
家藏旧本出梨枣,楮墨轻虚不盈握。
行年七十始研求,老臂支撑目昏眊。
拾残补缺能几何,以一涓埃裨海岳。
太原宋生生好奇,铁笔为予亲刻斫。
吁嗟往者不复还,庶免方来尽漫剥。
请从祭酒告诸生,诵此衣冠日薰濯。

石鼓歌

暗中摸索亦可知,辨口尚烦泣楚璞。

圣朝天子方好儒,森列戟门护重幄。

闻之兴慕且兴敬,以手摩挲防击扑。

我生学篆希前踪,下视俗书羞龌龊。

家藏旧本出梨枣,楮墨轻虚不盈握。

行年七十始研求,老臂支撑目昏眊。

拾残补缺能几何,以一涓埃裨海岳。

太原宋生生好奇,铁笔为予亲刻斫。

吁嗟往者不复还,庶免方来尽漫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想象力丰富,善于使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情感。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作者对古代石鼓的喜爱和研究过程。石鼓是古代的一种石刻文字,上面刻有古文经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研究石鼓的过程,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首诗中,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暗中摸索亦可知”中的“暗中摸索”比喻了作者在研究石鼓时的努力和探索;“以手摩挲防击扑”中的“摩挲”比喻了作者用手指触摸石鼓时的小心谨慎;“吁嗟往者不复还”中的“吁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不可挽回的遗憾。

作者还巧妙地使用了反问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往者不复还”中的“往者”指过去的时光,而“不复还”则表示无法回到过去,这种反问句式让读者思考过去与现实的区别,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