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饷蒸藜郎插田,劝郎休上贩茶船。郎在田中暮相见,郎乘船去是何年。
侬饷蒸藜郎插田,劝郎休上贩茶船。
译文:你为郎送蒸好的藜麦,让他不要去贩茶的船上。
赏析:这首诗是李东阳在茶陵竹枝歌十首中的一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两位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通过对比两人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无奈的叹息。
侬饷蒸藜郎插田,劝郎休上贩茶船。郎在田中暮相见,郎乘船去是何年。
侬饷蒸藜郎插田,劝郎休上贩茶船。
译文:你为郎送蒸好的藜麦,让他不要去贩茶的船上。
赏析:这首诗是李东阳在茶陵竹枝歌十首中的一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两位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通过对比两人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无奈的叹息。
【注释】 过雨:经过下雨。畦(qí):菜地。架(jué):用竹竿等做成的支架。已:已经。分甘:分送甘美的水果。到:送到。僮仆:仆人。沾润:指雨水滋润。邻家:邻舍。学圃:学习园艺。非吾事:不是我的事。忧时:忧虑时局。岁华:岁月,时光。成:成为。独坐:一个人坐着。欹侧:不端正。岸乌纱:指戴着黑色方巾的头。 【译文】 经过一场雨后,园中暮色苍茫,菜地里的蔬菜架子已经撑起了瓜蔓。我分送甘美的果品给仆人
种竹 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复种竹:又种了一片竹林。 屋西还屋东:屋子的西边又回到了屋子的东边。 都城:指京城洛阳。 十日雨:十天的雨水。 长夏:夏天。 一林风:一阵凉爽的风。 宿土:已经干透的土地。 余润:多余的水气。 团阴:成团的阴影。 团阴分小丛:成团的阴影分布在竹林中。 高秋:秋天。
【注释】 1.宿流河驿:在流河南岸。宝庆:地名,今属河南省。谢太守:指宝庆的太守。宝庆,古县名,故治在今河南省境内,宋时为荆湖北路襄阳路辖境。2.先达:旧时对前辈学者的尊称。3.舟楫:船。期:约定的时间。4.细雨春灯暗:形容夜深了,雨下得很小。春灯,春日里点蜡烛的灯光。5.高歌暮角悲:傍晚时分听到军号声,就唱起慷慨悲壮的歌声来。6.前路:前途。7.江海得吾师: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注释】 假山:即用泥土堆成的山。成:建成,筑成。戏作二首:指作者的两首诗。二首:指《寻山》、《买云》等诗。 【译文】 有意寻找深壑幽谷,没有钱买白云。 冈峦才数叠,城市已平分。 远可达松子,清宜隐竹君。 山成谢岩叟,题壁为书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写自己游览山水的所见所感,来抒发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注释】 叠石危峰起:叠石是指堆砌石子来构成山峰,这是古代造园常用的手法。 盘根古树成:盘根是树木的主干上长出的根须盘结成圆环状,古树就是古老的树木,成是成为的意思。 窦留云宿处:窦就是洞穴,留云宿处就是指山洞里住着的云彩,这里指山中之景。 溪待水流声:溪指的是小河流,水流声音即溪水流动的声音,这里指山中的溪流。 意匠疑天巧:意匠就是心思巧妙,天巧即天然的精巧,这里指山的形状好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傅说在野席上赏菊得“朝”字 荒野的景色本来就萧条,幽静的房间共同寂静寥落。 倒塌的栏杆将石头保护,细竹引泉水浇灌。 地方偏僻应该很少来访,情意多就多次招见。 留连更待何时,烂漫是今朝。 注释: 1. 野色自萧条:野外的景色本身就显得萧条。野色,指野外的自然景色。萧条,形容荒凉、冷落。 2. 崩栏将石护:倒塌的栏杆把石头保护起来。崩栏,形容栏杆倒塌。石护,指用石头来保护栏杆。 3. 细竹引泉浇
【注释】 闻捷:听说捷报。闻,听说。 戎马:指战事,这里指征战。三秦:泛指关中地区,即今陕西省一带。 风霾:指风雨雾气。百越:泛指南方地区。 连日:接连不断。 虎将:勇猛威武的将军,这里指身经百战的将领。 班旅:军中行列。 解颜:笑容满面。 【赏析】 《闻捷》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冬,当时杜甫正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是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两京
桂轩 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细香萦驻屐,清影傍开门。 永夜幽人梦,清秋素女魂。 此时俱寂寞,醉醒各无言。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 小树: 指的是桂树,桂树常作为文人墨客的意象,象征着高洁或思念之情。 - 西园: 指古代园林中面向西方的庭院,常常是主人居所或重要的休闲场所。 - 虚庭: 意指空旷的庭院,给人一种空灵、清幽的感觉。 - 风露繁:
诗句解释 1 坐客嗟王济:这里的“座客”指的是在座的宾客。“嗟”是惊叹的意思,而“王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因性格直率和直言不讳而被后人所知。这句话可能表示在宴会上,宾客们对某人的坦率或直言不讳表示赞叹。 2. 诸兄爱孔融:孔子的侄子孔融以其直爽的性格闻名于世。这里提到"诸兄"(可能是指在座的其他兄长),他们喜爱孔融的这种行为。这可能是一种比较或赞扬,表明这些人与孔融相似
题许廷冕职方画 路转循冈背,桥回傍水根。 幽人不到处,茅屋自成村。 浦树经秋落,山钟向晚昏。 偶然一携手,相与倒芳樽。 注释: 1. 路转循冈背:道路在转弯时沿山岗的背部延伸。 2. 桥回傍水根:桥梁在水流的旁边建立起来。 3. 幽人不到处:幽静的人不经常出现的地方。 4. 茅屋自成村:茅草房自然形成村落。 5. 浦树经秋落:秋天,河边的树木落下叶子。 6. 山钟向晚昏:傍晚时分
【解析】 本诗为《茶陵竹枝歌十首》之一。这首诗描绘了雨夜,诗人独自在养鸭栏旁欣赏春天美景的情状。“拍拍东风燕子寒”一句,写风冷而燕已归去,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卷帘花絮若为看”一句中,“卷帘”是说把窗帘卷起来看;“若为”,即“何为”。“若为”二字,既指“卷帘”的动作,也兼有“为何要卷帘”之意。“夜深雨脚何曾睡,春水平于养鸭栏。”这两句以问句的形式,点明诗人观赏的是“春水”,并交代了观水的位置。
【注释】: 1. 绿鬓荆钗双髻螺:绿鬓指的是黑发,荆钗指用荆条编成的发饰,双髻螺是指将头发盘成两个小球的发式。 2. 阿𡝠旧是茶城女:阿𡝠是古时对女子的美称,这里是说这个女孩子以前是茶城的美女。 3. 教得娃儿能楚歌:教指的是教授,娃儿是小孩的意思,能楚歌指的是能够唱出楚地的歌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才华的女子的故事
【注释】: 1. 茶陵竹枝歌十首:唐代民间歌舞曲。 2. 银烛金杯:指豪华的宴会,这里借指酒筵。 3. 绮堂:富丽堂皇的厅堂。 4. 呼儿击鼓脍肥羊:请人击鼓助兴,宴饮时用鲜羊肉做美味佳肴。 5. 青衫黄帽插花去:穿着青衫黄帽的人,头戴鲜花,去到东家迎娶新妇。 6. 知是东家新妇郎:知道这是东家的新郎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闹而又喜庆的婚礼场景。诗中通过描绘银烛金杯、呼儿击鼓
春尽田家郎未归,小池凉雨试絺衣。 园桑绿罢蚕初熟,野麦青时雉始飞。 诗句释义 1. 春尽田家郎未归:春天即将结束,而家中的男子郎却尚未回家。这里的“郎”指的是年轻的未婚男性,而“未归”则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以及等待他的归来。整个句子营造了一种期待与寂寞交织的氛围。 2. 小池凉雨试絺衣:在一个凉爽的小雨天,主人公在小池边试穿新洗过的细葛衣。这里的“絺衣”是指用粗葛布制成的衣服,通常用于夏季
【注释】茶陵:古县名。竹枝歌:民间歌曲,多以歌舞相配合,曲调抒情。唐元稹《乐府古题要解》云:“竹枝词者,盖昔湘灵鼓瑟而志其善,故其歌必发于情,故曰‘竹枝’。”十首,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十个关于茶陵竹枝歌的诗篇。 【赏析】此为《茶陵竹枝歌》之一。《太平御览》引《古今乐录》云:“《茶陵歌》本汉兴以后,传为巴渝人所作,今在长沙杂曲中。”又引谢朓诗“巴渝异声发”,则知此歌当由巴渝传入湖南。 白纸黄坟
渚兰汀芷不胜春,极浦遥山岂解颦。谁在长安褷花柳,山中闲煞采芳人。 译文: 茶陵的竹枝歌十首,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渚兰与汀芷都难以抵挡春天的气息,遥远的江水和群山也似乎无法理解人间的忧愁。谁能在长安城中尽情享受花柳之美?而那些在山中悠闲采撷芳草的人,却显得格外忙碌。 赏析: 此诗通过对茶陵竹枝歌十首的创作背景和内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