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女儿愁落晖,湘江江上鹧鸪飞。行人试看君山竹,竹不成斑君始归。
诗句: 湘江女儿愁落晖,湘江江上鹧鸪飞。行人试看君山竹,竹不成斑君始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长沙竹枝歌十首》。全诗共十首,描绘了湘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展现了湖南地区的特色文化。每首都有其独特的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湘江两岸的风景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湘江女儿愁落晖:这里的“湘江女儿”指的是湘江边的女子,她们因湘江的美丽景色而感到忧愁。“愁落晖”形容女子因日暮而感到的忧愁之情。这句反映了湘江边女子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对家乡美景的眷恋和不舍。
湘江江上鹧鸪飞:鹧鸪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类,常在黄昏时分发出悠长的鸣叫声。这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一群鹧鸪在湘江上空飞翔的景象。鹧鸪的鸣叫和飞翔,增添了诗歌的动感和韵律美。
行人试看君山竹:君山在湘江中,因其形似古代帝王的尊称“君”而得名。这里的“试看”意味着观察或赏析之意。“君山竹”即指的是生长在君山岛上的竹子。这句表达了人们观赏君山岛竹子的美好场景。
竹不成斑君始归:这句诗以竹子的斑纹作为比喻,寓意着只有当竹子完全成熟(即斑纹清晰可见)时,它才能被采摘并使用。这里暗示了人生哲理,即只有在经历充分的人生历练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成功。同时,也反映了湘江女儿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她们希望在找到合适的伴侣之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等待和观察。
这首诗不仅是对湘江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湘江女儿们内心世界的深情描绘。通过对湘江女儿的描写,诗人展现了湘江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情,同时也传递了对于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