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正芳菲,禅关隐翠微。
古堂僧定后,荒径客来稀。
烟散千山远,江空一鸟飞。
坐听钟磬晚,双树思依依。
春草正芳菲,禅关隐翠微。
古堂僧定后,荒径客来稀。
烟散千山远,江空一鸟飞。
坐听钟磬晚,双树思依依。
译文:
春天的草地上草儿正长得绿油油的,禅房隐藏在翠绿的小山坡后面。
古旧的殿堂在和尚们静坐打坐后渐渐安静下来,小路上很少有行人经过。
远处的烟雾飘散了,千山万岭也显得那么遥远。
江面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鸟儿在飞翔。
坐在寺庙里的我,听着钟声和诵经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上上方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首句”春草正芳菲”,直接点明了时间是春季,同时用”芳菲”来形容草儿的生机勃勃,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禅关隐翠微”,描绘了禅房所在的地理位置,它隐藏在绿色的小山坡后面,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隐翠微”中的”隐”字,形象地描绘了禅房的隐秘之处,仿佛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找到这里。
第三句”古堂僧定后”,进一步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这个宁静的时刻打坐修行,与世隔绝。这一句也体现了佛教中修行者的生活方式,即通过静心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第四句”荒径客来稀”,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一条荒凉的小径上几乎没有人走过,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这也象征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第五句”烟散千山远”,描绘了天空中飘荡的烟雾逐渐消散的景象,千山万岭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视觉效果。
第六句”江空一鸟飞”,描绘了江面上空飞翔的一只鸟儿,它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坐听钟磬晚,双树思依依”,描绘了诗人坐在寺庙里,听着钟声和诵经的声音,心中的思绪也随之飘扬。这里的”双树”指的是寺庙内的两棵古树,它们陪伴着诗人度过了这个宁静的时刻。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景色和僧侣的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一种对于内心平静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