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池水净,何许种青莲。
精舍开三径,幽期驻七贤。
经行明月下,趺坐薜萝前。
我亦寻支遁,抠衣一访禅。
【诗句释义】
东林池水非常清净,哪里能种上莲花?
精舍中开辟了三条小路,与七贤相约在此幽居。
在明月的照耀下行走,坐在薜萝前盘腿打坐。
我也寻找支遁,穿好衣服拜访禅门。
【译文】
东林池水非常清净,哪里能种上莲花?
精舍中开辟了三条小路,与七贤相约在此幽居。
在明月的照耀下行走,坐在薜萝前盘腿打坐。
我也寻找支遁,穿好衣服拜访禅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寻访无着上人并题赠青莲宇的诗作。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东林池水净”,以清丽的景色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东林寺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其旁有池,名为“东林池”。此句既点明了地点,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次句“何许种青莲”,则转入主题。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深向往。禅宗追求的是超脱世俗、心无杂念的境界,而种植青莲正是这种境界的象征。因此,这句诗不仅点出了地点,更暗示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追求。
三、四两句“精舍开三径,幽期驻七贤”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的风貌。精舍是禅宗寺院的修行场所,而三径则是古代庭院常见的布局,象征着禅宗的简约之美。同时,“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饮酒赋诗,寄情山水,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楷模。这句诗通过描绘精舍的布局和七贤的身影,展现了东林寺的独特魅力和禅宗文化的深厚底蕴。
五、六两句“经行明月下,趺坐薜萝前”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的夜景。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山林,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诗人则选择在明月之下行走,并在薛萝(薜荔)之旁盘腿打坐,这种生活方式恰好体现了禅宗追求的内心平静与超脱尘世的精神。
最后两句“我亦寻支遁,抠衣一访禅”则是诗人的行动。他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虔诚之心前往拜访无着上人。这里的“支遁”指晋代僧人慧远,他曾隐居于罗浮山上的东林寺,开创了净土宗。诗人以支遁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敬仰和追求。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东林寺的美景和禅宗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同时,通过描绘自己在明月下的行走和盘坐,以及最终拜访无着上人的情节,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