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闻过,信为百世师。
君子能成德,赖友以相规。
奈何今之士,讳疾而忌医。
訑訑距人谏,不善何由知。
心惟耻下问,自用不能移。
甘心守孤陋,寡助亲亦离。
若人究其见,无乃愚且痴。
念此恒自省,观生验我为。
吾友具三益,顾我实所资。
但愿忘人势,有过忠告之。
武公臻耄耋,求戒辞愈卑。
况予知非岁,考祥岂惮疲。
位高才不称,战兢恒自持。
断断无他技,盍簪意欲縻。
小德已出入,毋俾大节亏。
望君不我弃,善行勖我施。
俯仰无愧怍,致此非君谁。
幸免取讥诮,岂独相追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武公求教时所作的一首回答。全诗可分为四部分:开头两句,指出古人喜闻过、信为百世师;接着四句,阐述君子能成德、赖友以相规的原因;后八句,对今人讳疾忌医、自用不移等现象进行批评。最后四句,勉励武公不要弃我,并以身作则。

此诗的开头两句,即表明了古人重闻过和信为百世师的美德。“古人”一句,是总说;“信为”二句,则是具体说明。古代的人们很重视听到自己的过错而改正,相信这是成为一代贤人的必备条件。他们把听自己说或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是一种荣誉,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自己成为百世师。因此,古代的人都很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以此为荣。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正是古人所倡导的美德之一。

第二部分共八句,主要阐述了君子能够成德、赖友以相规的原因。这八句诗,都是围绕这一原因来展开的。首先从个人方面说,君子之所以能够成德,主要是他能够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这是因为君子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才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益完善。其次,君子之所以能够赖友以相规,也是因为他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因为君子知道,朋友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帮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同时,朋友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第三部分共六句,主要针对今人讳疾忌医、自用不移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这部分诗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对今人讳疾忌医、自用不移的表现进行揭露和批评;二是告诫人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使朋友离你而去。

第四部分共四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劝勉武公不要弃己的意思。作者在这里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告诉武公不要因为一些小错误而放弃自己。同时,作者也鼓励武公正大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信心。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八句与最后四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赞扬了古人的良好道德修养,另一方面批评了今人的不良行为。另外,作者还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诗歌更加通俗易懂。

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它以古讽今,借古喻今,既表现了作者高深的思想境界,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