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雕栏帖绛纱,都人夜夜斗香车。
芬芳不借东风力,结绽能先上苑花。
云里彩楼千树出,月中灯市万枝斜。
可怜处处春如海,不见芜城帝子家。

诗句释义:

  1. 十二雕栏帖绛纱: 描述一座装饰华丽的楼阁,其有十二层雕刻精美的栏杆,每层栏杆都覆盖着红色纱幕。
  2. 都人夜夜斗香车: 描绘城市中人们晚上乘坐马车,争相前往参加某种节日活动的情景。
  3. 芬芳不借东风力: 表达花朵无需依赖春风的吹拂,就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4. 结绽能先上苑花: 说明这些花卉在开花时能超过皇家园林中的其他花卉,成为最早绽放的。
  5. 云里彩楼千树出: 形容在云雾缭绕之中,楼阁之上有成千上万棵树开出了美丽的鲜花。
  6. 月中灯市万枝斜: 描述在月光照耀下,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的灯光闪烁,与五彩斑斓的花枝形成对比。
  7. 可怜处处春如海: 表达了对春天美景无处不在的赞美,如同大海一般无边无际。
  8. 不见芜城帝子家: 以“芜城”指代古代帝王之宅,诗人表达了遗憾的情感,因为无法看到皇帝家族所在的那片土地。

译文:

十二层雕栏覆盖着红色纱幔,人们都在夜间驾驶香车载着家人争先恐后地前往。
这些花朵不需要依赖东风的风力就能散发芳香,它们比皇家的花园里的花更早盛开。
在云端的楼阁之上,有成千上万朵鲜花盛开,如同云彩一样美丽。
月夜里灯火辉煌,万枝花影摇曳生姿,与天上的月亮交相辉映。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却看不见帝王家族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元宵节夜晚的美丽画面。首句通过“十二雕栏”、“红纱”等词汇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华丽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通过对“都人夜夜斗香车”的描绘,展示了元宵节期间市民们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的景象。

第二句通过“芬芳不借东风力”,“结绽能先上苑花”进一步突出了花朵的自然之美和超凡魅力。这不仅赞美了花朵的独立自主,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欣赏。随后,诗人用“云里彩楼千树出,月中灯市万枝斜”两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盛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和梦幻氛围的境界。

最后两句则转入了更深的思考与感慨。诗人以“可怜处处春如海”抒发了对于大自然美景无限的赞叹之情;同时,“不见芜城帝子家”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宫廷生活或历史遗迹的向往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元宵节的喜庆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深切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