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多难与时违,笑指丹丘去路微。
访道独携青竹杖,寻师频礼白云扉。
身如野鹤飞无定,心在青山去是归。
独有睢阳天万里,倚门人望老莱衣。
【注释】
- 少年:诗人自称。多难:指国家动乱。与时违:违,背离。与:随从,追随。指:指点,指引。
- 笑指:含笑指点。丹丘:神话中仙人居住之地。
- 青竹杖:道家法器。
- 白云扉:道家隐居之处。
- 野鹤:比喻闲逸无羁之人。
- 心在青山去是归:指心随青山而远,喻身虽在外,心却在山中。
- 独有睢阳:指诗人的家乡睢阳。天万里:天空广阔无边,喻诗人胸怀壮志。
- 倚门人望老莱衣:杜甫曾作《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老莱子,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曾入楚为臣,楚王欲留之,他因不愿受辱,遂扮老莱子模样,并让妻妾穿其衣饰以诱之,后逃至楚国边境被截获。这里用“老莱衣”代指杜甫自己。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出蜀以后。当时诗人已经四十岁,但仍在四处漂泊。此诗是写他的一次行程。全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达的仙境图,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后四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首句“少年多难与时违”,点明了自己的年龄和遭遇。诗人说自己年少时,国家多难,自己却无法顺应时代潮流而有所作为。次句“笑指丹丘去路微”,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丹丘,传说中仙人所居,这里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隐士的居所。诗人想通过前往那里来寻找人生的真谛,然而这条路却显得如此微小而又渺茫。三、四两句“访道独携青竹杖,寻师频礼白云扉”,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寻找隐逸生活的过程中的具体行动。诗人带着一根青竹杖,这根青竹杖象征着他的修行之路以及他追求的精神家园。他频繁地拜访白云般的隐士住所,表示他对隐居生活充满了渴望。五、六句“身如野鹤飞无定,心在青山去是归”,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自由状态。他像一只自由的野鹤,没有固定的栖息地,但他的心却始终停留在青山之中。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两句“独有睢阳天万里,倚门人望老莱衣”,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凉之情。诗人虽然身在万里之外,但心中的故乡依然牵挂着他的身影。他倚门而望,等待着亲人的归来,而那些穿着老莱衣的人正是杜甫自己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