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珠崖日月光,弯弓东望尽扶桑。
风云本不遗屠钓,天地何曾外犬羊。
失在东隅非汉过,至于南海是周疆。
两都父老还跂望,愿得威加归故乡。
【注释】
- 铜柱:古代在今越南中部一带,有一座铜柱。传说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秦时,曾铸铜柱作为标志的地方。后来大秦改名为安息,这里泛指远方之地。珠崖:即广东岛,古称“珠崖”,因盛产珠宝而得名。日月光:这里用来形容南方的阳光和月亮。扶桑: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神树。弯弓:指准备作战或出征。东望:向东眺望。尽扶桑:直到看到东边的最后一缕太阳。2. 风云本不遗屠钓:风云,指自然界的变化。屠钓,泛指渔人和猎人。3. 天地何曾外犬羊:指天下广大,没有地域可以超越它。4. 失在东隅非汉过:指匈奴的失败不是汉朝的过失。5. 至于南海是周疆:指汉朝对岭南的开发,已超出了西周的范围。6. 两都父老还跂望,愿得威加归故乡:两都,指长安和东都洛阳;父老,指百姓;跂望,盼望;威加,施加威压;归故乡,回到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汉代对岭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诗。前八句写汉军平定南越,后四句写汉兵凯旋回师。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抒情。
首联写汉军平定南越。铜柱,指铜柱刻文的地名,即今越南中部的交趾郡(治今越南河内)。相传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曾到大宛国(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从大宛国得到一种圆形的青玉,上刻“汉兴,闻道太平,故乐府传相洗”八字。这种青玉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汉印”。张骞从西域带回这种玉石,又把它带到中原,汉武帝便把它立为信物,把“汉兴”二字刻在了铜柱上。这两句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秦国(今叙利亚)时,就曾在这座铜柱上刻下了“汉兴”二字。如今,武帝的后代子孙仍然驻跸在这里,这就是诗题中的“端州恭纪原作”。
颔联写汉军东征日本,胜利归来的情景。“东望”二句化用《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意谓停止战争而致力于文化事业。这两句说,当汉军东征日本的时候,一直打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最后看到了东边的第一缕太阳。
颈联写汉军凯旋回朝,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风云本不遗屠钓”,意思是说,风云变幻,不会遗忘那些打鱼砍柴的人。这四句是说,汉军凯旋回京,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尾联写人民盼望汉军能够继续施加威力,使故乡安宁。“两都”指长安和东都洛阳。“父老”,“跂望”都是盼望的意思。这两句说,长安和洛阳的老百姓都盼望着汉军能再施加威力,使他们的故乡能够安宁。
这首诗通过歌颂汉代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