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春向柳条归,买酒从教更典衣。
倒海北风三日盛,着人南雪六花飞。
铜盘烧蜡诗初就,羯鼓催觞令不违。
身后空名亦何用,独怜张翰早知几。

《十一月廿三日夜集次韵卢廷举》是贝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感悟。下面将逐一赏析这首诗:

首句“河桥春向柳条归”描绘了一幅春天来临的景象,河水桥边的柳条开始返青,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种描绘手法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柳绿花红之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买酒从教更典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背景下,能够购买到酒喝,已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然而,诗人却愿意为了这份享受而典当衣物。这既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第三句“倒海北风三日盛”,描述了北方狂风肆虐的情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诗人却用“三日盛”来形容这场狂风,暗示着尽管天气恶劣,但人们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挑战,也是对人性坚韧不拔的精神赞颂。

第四句“著人南雪六花飞”,则是对南方大雪的描述。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如同天空中飞舞的六朵梅花。这种景象既美丽又壮观,但也带来了寒冷和不便。诗人用“六花飞”来形容雪花的形态,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铜盘烧蜡诗初就,羯鼓催觞令不违”两句则展现了宴会上欢声笑语的场景。诗人用“铜盘烧蜡诗初就”来形容宴会上的热闹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才华横溢,能够在宴会上即兴创作诗歌。而“羯鼓催觞令不违”则描绘了宴会上的欢快气氛,大家都在尽情享受这份欢乐。

此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春天、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传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见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