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桥南曲径赊,可堪重过故侯家。
青袍杜甫从漂梗,白发刘郎怨落花。
憔悴已看身似鹤,娉婷不见髻堆鸦。
野芳亭上春犹在,独坐吟诗到日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对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行赏析。
“驷马桥南曲径赊,可堪重过故侯家”,此句中“赊”字表明了曲径之遥,暗示着诗人的心境也如这曲径一般遥远;“重过”二字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之事的无限感怀。
“青袍杜甫从漂梗,白发刘郎怨落花。”杜甫、刘禹锡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诗人们因遭贬谪而四处流离,诗人以杜甫自比,以刘禹锡自喻,表达了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哀怨之情。
“憔悴已看身似鹤,娉婷不见髻堆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憔悴而又美丽的形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野芳亭上春犹在,独坐吟诗到日斜。”诗人在野芳亭上独自坐着,感叹春天的流逝,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孤独的情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案】
译文:
驷马桥南的小路曲折悠远,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的侯门之家,如今只能远远地望一望。身着青袍,与昔日
的杜甫一样飘泊不定;头发斑白的刘禹锡也在抱怨落花的凋零。我虽已衰老不堪,但仍像那鹤那样挺拔;但
是,你再也见不到往日的美貌,如同堆满了乌鸦的小髻。野芳亭外,春色依旧,但我却独自坐在那里,一直坐到西
阳西下。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当时诗人在夔州作幕官,曾两次路过此地。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
“驷马桥”、“青袍杜”、“落花”、“白发”等意象,既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和景色的优美,又烘托了人物的内心
情绪。特别是用“漂梗”形容杜甫,用“落花”来形容刘禹锡,更显得诗人的孤高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憔悴”“娉婷”两个形容词组的使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青袍杜甫”“白发刘郎”既是写物,更是
写人,表现了诗人的感慨情怀。
尾联写诗人在野芳亭上独自吟诗,直到夕阳西下。这一结尾意味深长,既写出了景物之美,又表现了
人之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