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圃沧洲愿未酬,倏忽光景岂能留。
江草江花还刺眼,春风春雨又从头。
已知出处非同调,且拟登临为写忧。
尹看南山尽松柏,英雄何处葬眠牛。
诗句一:
玄圃沧洲愿未酬,
注释与赏析:玄圃和沧洲,通常指代深远、静谧的地方。玄圃是道家修炼之地,象征精神追求;沧洲则可能意味着江湖或大自然的广阔无垠。这里的“愿未酬”表达了一种未能实现的愿望,可能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或者是对于某种情感未获回应的遗憾。
关键词分析:玄圃、沧洲、愿未酬,都是充满深意的词汇,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渴望和无奈。
诗句二:
倏忽光景岂能留,
注释与赏析:倏忽,意为迅速,形容时间流逝之快;光景,泛指时光、岁月或生活。这句诗传达了时间的不可挽留和生命易逝的感慨。它让人思考如何珍惜当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无常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分析:“倏忽”和“光景”这两个词,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描绘出一幅时间如流水般逝去的画面。
诗句三:
江草江花还刺眼,春风春雨又从头。
注释与赏析:江草江花,指的是江边的草木与鲜花,象征着自然之美;刺眼,形容景色美丽却令人不适或痛苦,这里可能暗含着诗人内心的矛盾感受。春风春雨,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美景给人的冲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美好环境中感受到的孤独或迷茫。
关键词分析:“江草”、“江花”和“春风”、“春雨”,这些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通过对比“还刺眼”和“又从头”,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复杂感受——既有赞美也有挣扎。
诗句四:
已知出处非同调,
注释与赏析:出处,指一个人或事物的来源或起点。非同调,表示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身份的认识,即意识到自己并非完全融入或符合某种既定标准或规范。
关键词分析:“已知”,表明这是诗人的自觉认识;“非同调”,则揭示了其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和对自我定位的探索。
诗句五:
且拟登临为写忧,
注释与赏析:拟登临,即计划登上某个地方进行观察或抒发情感。为写忧,意味着为了表达某种忧虑而作诗。这里的“忧”可能是指个人的情感体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或对人生的反思。
关键词分析:“拟登临”展示了诗人的行动意向和目的,而“为写忧”则明确了这种行动背后的情感动机。这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态度和心境。
诗句六:
尹看南山尽松柏,英雄何处葬眠牛?
注释与赏析:尹看南山,指的是站在高处观看南山的景象。尽松柏,意味着山上长满了松树和柏树,象征着坚韧不拔或永恒。英雄何处葬眠牛,这句话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或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关键词分析:“尹看南山”和“尽松柏”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述,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高远、坚韧的形象。而“英雄何处葬眠牛”既是一种对英雄的缅怀,也是对英雄命运的一种感慨。
整体分析:这首诗是贝琼以次韵的形式回应杨鸣鹤的作品。《次韵杨鸣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贝琼的这首诗同样采用了自然景物作为切入点,抒发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感悟。两首诗在内容上相互呼应,在形式上也体现了一定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