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花无意插乌巾,暂到金门遂乞身。
不用天官书上第,已蒙学士唤山人。
葛洪井畔应堪老,范蠡湖边又见春。
重赋遂初惭造化,狂歌痛饮乐吾真。

【注释】

发春:春天开始。试笔:写诗、作文。

葛洪井畔:指陶渊明的故居,陶渊明曾在其边读书、饮酒。范蠡湖:指范蠡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萧山西南。遂初:即“遂初赋”,指陶潜的《归去来辞》。遂初赋:即《归去来辞》,陶渊明辞官归隐之作。重赋遂初:再次写《归去来辞》。造化:自然。乐吾真:乐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赏析】

此诗是作者罢官后写的一组诗,共七首。这组诗中第一首为《发春试笔》:“宫花无意插乌巾,暂到金门遂乞身。不用天官书上第,已蒙学士唤山人。”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诗人退归田园后的心情。

首句:“宫花”指宫中的花朵,无心插乌巾,是说这些宫中的花朵无心插于高高的乌纱帽旁,而诗人却把它们摘下来了;“乌巾”即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以花比官,以帽比身,意谓自己无心做官,只求回家而已。

次句:“暂到金门遂乞身。”金门,指朝廷中的金马门。唐代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中第,所以用金门代指科举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暂时到这里(朝廷)来一下,就辞去了官职。

第三句:“不用天官书上第,已蒙学士唤山人。”意思是说,我不需要皇帝给我的诏书(上第),已经由学士(相当于今天的领导)把我叫去做了山野之人。

这几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既不想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员,也没有被皇帝的诏书所束缚,只想过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正是他的诗歌所要传达的主题之一。

这几句诗还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他虽然离开了权力的中心(金门),但却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成功(被召去做山野之人)。这种成功并不依赖于外在的因素(如地位、财富等),而是基于内在的品质(如诚实、善良、勇敢等)。因此,他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所累,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最后一句:“葛洪井畔应堪老,范蠡湖边又见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将在葛洪井畔度过余生,那里有美丽的风景和宁静的氛围;同时,我也会在范蠡湖边寻找春天的踪影。葛洪井畔和范蠡湖边都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现在,他准备在这两个地方度过晚年,享受那份宁静和快乐。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将其融入诗歌之中。这种能力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