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黄忽变绿,人事何匆匆。
有客伤缇萦,无人怜蔡邕。
遣使白丞相,削籍归旧宗。
小史三十馀,勿恨相如穷。
配汝执箕帚,今夕看乘龙。
鸳鸯并玉树,鹦鹉开金笼。
银甲不复整,红牙不复摐。
提瓮自汲水,絺绤亦御冬。
应非事羊侃,颇类归建封。
琵琶感商妇,老大犹西东。
崔徽怨憔悴,浪写丹青容。
依依章台柳,落絮春无踪。
小妾恨题驿,竟与琼奴同。
时多困坎坷,事或欣遭逢。
焉知百尺井,歘登群玉峰。
借问为者谁,内相姚文公。

诗句原文:

真真曲
回黄忽变绿,人事何匆匆。
有客伤缇萦,无人怜蔡邕。
遣使白丞相,削籍归旧宗。
小史三十馀,勿恨相如穷。
配汝执箕帚,今夕看乘龙。
鸳鸯并玉树,鹦鹉开金笼。
银甲不复整,红牙不复摐。
提瓮自汲水,絺绤亦御冬。
应非事羊侃,颇类归建封。
琵琶感商妇,老大犹西东。
崔徽怨憔悴,浪写丹青容。
依依章台柳,落絮春无踪。
小妾恨题驿,竟与琼奴同。
时多困坎坷,事或欣遭逢。
焉知百尺井,歘登群玉峰。
借问为者谁,内相姚文公。

译文:

回黄忽变绿,人事何时已如此匆匆忙忙。
有客人因悲伤而想到缇萦(古代一位女子,曾为救父而自尽),无人再怜悯蔡邕的命运。
派遣使者向丞相报告,将削去他的官职返回旧家族中。
有位小吏三十多岁,请不要怨恨我贫穷潦倒。
我将娶你为妻,今晚我们将一同登上高高的龙舟。
鸳鸯和玉树并立,鹦鹉在金笼子中展翅飞翔。
不再佩戴银质的盔甲,也不再弹奏红色的琴声。
提着瓦罐自己打水,粗布和细葛也能御寒过冬。
这不会像羊侃那样侍候人,但或许有点类似于归建封。
听到琵琶的声音,感到商妇的悲愁,虽然年老仍怀念往昔。
崔徽的容颜因为哀怨而显得憔悴,她用彩笔描绘了容貌却无人欣赏。
依依不舍地离开长安的章台宫,落花纷纷飘零春日里无处寻踪。
小妾也因为被抛弃而怨恨,最终与琼奴一同离去。
生活中常常遭遇困难坎坷,有时也会遇到幸运的时刻。
谁知道那口百尺深井,突然之间就登上了群玉峰之巅呢?
询问是谁能够做到这些,内相姚文公。

注释:

  1. 《真真曲》:贝琼所作的元代杂剧作品。2. 回黄忽变绿:描述春天景色的变化。3. 人事何匆匆:感叹人生短暂。4. 有客伤缇萦:指有人因为缇萦的故事而感到忧伤。5. 无人怜蔡邕:表示无人能体恤蔡邕的不幸遭遇。6. 遣使白丞相:派遣使者向丞相汇报消息。7. 削籍归旧宗:撤销官职回到家族中去。8. 小史三十馀:形容小吏年纪不小。9. 勿恨相如穷:不要因为贫穷而感到沮丧。10. 配汝执箕帚:指娶你做妻子,与你一起过日子。11. 今夕看乘龙:今晚我们即将开始幸福的生活。12. 鸳鸯并玉树:形容夫妻和谐美满,如同鸳鸯和玉树一样。13. 鹦鹉开金笼:比喻被囚禁的人得到自由。14. 银甲不复整:形容不再佩戴银色的盔甲。15. 红牙不复摐:形容不再弹奏红色的琴声。16. 提瓮自汲水:自己提水桶打水。17. 絺绤亦御冬:粗布和细葛也能御寒过冬。18. 应非事羊侃:表示不是像羊侃那样侍候人。19. 颇类归建封:有些类似归建封的情况。20. 琵琶感商妇:听到琵琶的声音后感到商妇的悲愁。21. 老大犹西东:虽然年老但仍然怀念过去的时光。22. 崔徽怨憔悴:描绘崔徽的面容因为哀怨而显得憔悴。23. 浪写丹青容:用彩笔描绘容貌却无人欣赏。24. 依依不舍离章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长安的章台宫。25. 落絮春无踪:春天的落花四处飘散,找不到踪迹。26. 小妾恨题驿:小妾因为被抛弃而感到怨恨,最终与琼奴一同离去。27. 时多困坎坷:生活中常常遭遇困难和挫折。28. 事或欣遭逢:有时也会有幸运的时刻。29. 焉知百尺井:谁知道那口百尺深井会突然成为百尺高的山峰呢?30. awkward文公:指姚文公。

赏析:

《真真曲》是贝琼的作品,描述了一段婚姻生活中的起伏和感慨。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绘出人物的情感和遭遇,展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 第一段:“回黄忽变绿,人事何匆匆。”这句以自然景象作为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第二段:“有客伤缇萦,无人怜蔡邕。”描述了因缇萦故事而感到忧伤的人,以及没有人同情蔡邕命运的情景。
  • 第三段:“遣使白丞相,削籍归旧宗。”表达了被派遣去传达消息,并被迫结束旧生活的决心。
  • 第四段:“小史三十馀,勿恨相如穷。”表达了对小吏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贫穷但并不遗憾。
  • 第五段:“配汝执箕帚,今夕看乘龙。”描绘了新婚之夜的幸福场景,象征着从今以后将共同迎接美好未来。
  • 第六段:“鸳鸯并玉树,鹦鹉开金笼。”形容夫妻之间的和谐与美好,如同珍贵的鸟儿得到了自由。
  • 第七段:“银甲不复整,红牙不复摐。”形容过去的华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生活。
  • 第八段:“提瓮自汲水,絺绤亦御冬。”反映了诗人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无论寒冷还是温暖都不怕。
  • 第九段:“应非事羊侃,颇类归建封。”表示与以往不同,现在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乐。
  • 第十段:“琵琶感商妇,老大犹西东。”通过琵琶声触动商人妇女的心弦,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第十一段:“崔徽怨憔悴,浪写丹青容。”刻画了崔徽因哀怨而面容憔悴的形象,以及她用绘画来抒发情感的情景。
  • 第十二段:“依依不舍离章台,落絮春无踪。”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以及对逝去春光的感慨。
  • 第十三段:“小妾恨题驿,竟与琼奴同。”描绘了小妾因被遗弃而感到怨恨,最终与另一位女子一起离开的无奈。
  • 第十四段:“时多困坎坷,事或欣遭逢。”总结了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并存的现实。
  • 第十五段:“焉知百尺井,歘登群玉峰?”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和对未知的好奇。
  • 尾声:“借问为者谁,内相姚文公。”以提问的形式结束全诗,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