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飞雨集,高栋有馀清。
斜侵虚壁过,远逗大江平。
檐花朝乱滴,庭叶夜俱鸣。
凉知苏道暍,润喜濯园英。
微茫空暝色,萧瑟自繁声。
飞盖阻来客,独坐轸深情。
题尚北海听雨轩
海门飞雨集,高栋有馀清。
斜侵虚壁过,远逗大江平。
檐花朝乱滴,庭叶夜俱鸣。
凉知苏道暍,润喜濯园英。
微茫空暝色,萧瑟自繁声。
飞盖阻来客,独坐轸深情。
注释:
- 《题尚北海听雨轩》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诗中通过对听雨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海门飞雨集”:形容雨势猛烈,如同大海之门一般,雨水汇聚成一片。“海门”指大海的边缘,这里用来比喻雨的气势。
- “高栋有馀清”:形容听雨轩的建筑高大而明亮,如同清高的栋梁一般。
- “斜侵虚壁过,远逗大江平”:形容雨水滴落在墙壁上,逐渐扩散开来,直至覆盖整个大江水面。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雨点从高处落下,逐渐渗透到低处的景象。
- “檐花朝乱滴,庭叶夜俱鸣”:描述了早晨和夜晚雨滴打在屋檐和树叶上的情景。早晨时,雨滴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夜晚时,则伴随着雨声在庭院中回荡。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雨滴在不同时间段的动态变化。
- “凉知苏道暍,润喜濯园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其中,“苏道”指的是苏轼曾经路过的地方,“园英”则是指园中的花卉。这里用“凉知”和“润喜”来形容雨水带来的凉爽和滋润,让人感到舒适愉悦。
- “微茫空暝色,萧瑟自繁声”:形容雨后天空呈现出朦胧的景色,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的“微茫”和“萧瑟”都暗示着雨后的宁静与孤独。同时,“繁声”则指雨滴落在树叶、花瓣上发出的声响,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飞盖阻来客”:描述了雨水阻碍了过往行人的步伐,使得他们不能及时赶到目的地。这里的“飞盖”指的是古代马车上插着羽毛装饰的飞驰车辆,象征着尊贵和速度。
- “独坐轸深情”:表示诗人独自坐在听雨轩内,沉浸在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中。这里的“轸深情”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深沉情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交融。
赏析:
这首诗以“题尚北海听雨轩”为题,描绘了一座位于北海之边的听雨轩。诗人通过对听雨轩的详细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将风雨交加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首联“海门飞雨集,高栋有馀清”,开篇便描绘了海门之旁飞雨如注的景象。诗人用词精炼,将飞雨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雨声。接着,颔联“斜侵虚壁过,远逗大江平”,进一步描绘了雨水渗透至墙头和江面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雨滴下落过程的观察,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将雨水的磅礴之势表现得更加生动。颈联“檐花朝乱滴,庭叶夜俱鸣”,则具体到了细节之处,通过描述雨水打在屋檐和树叶上的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尾联“凉知苏道暍,润喜濯园英”,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在这里,雨水不仅带来了清凉,还滋养了花草树木,使其茁壮成长。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象丰富多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雨轩内外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世界。同时,诗歌也蕴含着诗人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体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