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复采采,相与登高丘。
可以充我虚,五鼎何足侔。
茂陵岂识道,且从方一游。
徒闻甘泉产,更入蓬莱求。
白日忽已暮,悲风来素秋。
未若幽居子,不怀四海忧。
清节尚巢父,素心追许由。

【注释】

采芝:即采芝酒。

相与:相互,一起。

五鼎: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泛指饮食。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方:正。

徒:只。

甘泉:汉武帝宫名。

蓬莱:山名。相传为神人居住的地方。

清节:高洁的节操。

巢父:尧时隐士,传说曾以树为巢而居。

素心:纯洁的内心。

许由:尧时隐士。

【译文】

采来采去又采来,我们一同登上高山丘。

可以充实我空虚,五鼎何足比拟?

茂陵皇帝不识道,暂且跟我到一处游玩。

只听说甘泉出美酿,再入仙岛求仙酒。

白日忽然已暮晚,悲风吹起秋天愁。

不如幽居子,不怀忧虑四海忧。

高洁清雅如巢父,素心纯洁追许由。

【赏析】

《采芝酒》,乐府《杂曲歌辞》。本篇写诗人在友人的邀请下,与同游者登高丘、饮仙酒,以期长生不老的幻想。诗人以采芝酒喻仙酒,言自己虽不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但能与朋友同登高丘,饮酒作乐,也足以自娱自乐了。

首二句“采采复采采,相与登高丘”,是说大家手执玉斧,采摘着芝草归来,一同登上高高的山丘。诗人描绘了一幅与好友同游的图画:大家手持玉斧,一边采芝一边登山,其兴致之浓厚可想而知。“可以充我虚”一句,意谓这灵芝可以充饥,那么五鼎(指盛食器)又何足比拟呢?这里诗人将芝草比喻成灵芝,以灵芝比作五鼎,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灵芝的向往和追求。“相与”二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诗人同游者的欢乐心情,又表明了他们志趣相同,志向一致。

第三句“茂陵岂识道”,意思是说我这样的无知的人哪里懂得什么道理啊!这里的茂陵指的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己的谦逊,同时也流露出对汉武帝的不满情绪。汉武帝好神仙之事,派徐福东渡寻仙求药,结果一无所获,被骂作“愚主”。诗人以此讽刺汉武帝的荒唐可笑。

“且从方一游”,意为暂且随我去一次吧。这一句既是对汉武帝的讽刺,又是对自己同游者的鼓励。

“徒闻甘泉产”,言听人说甘泉出产琼浆玉液的美酒。“更入蓬莱求”,则说再去蓬莱仙岛寻找仙酒。两句都是说自己也想饮仙酒,只不过不知道仙酒在哪里罢了。

“白日忽已暮,悲风来素秋”,意谓太阳已经落山了,秋风送来了萧瑟之声。这两句是写诗人在登高丘时所见所闻:太阳已经落山了,秋风带来了阵阵凉意。这是写景,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登高丘时感到时间过得很快的心情。

“未若幽居子”一句,言我还不如那个隐居山林的人呢!这句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己不如隐居的人,从而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不怀四海忧”,“四海”泛指天下,意谓他并不为天下百姓担忧。

最后两句“清节尚巢父,素心追许由”,言他的清廉的节操就像尧时的隐士巢父一样,他的纯洁的心志却像传说中的隐士许由那样。这两句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也是对自己同游者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友人的邀请下,与同游者登高丘、饮仙酒,以期长生不老的幻想。此诗写景状物生动,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思想内容较为消极,有逃避现实之意;艺术手法上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结构上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诗歌显得紧凑有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