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有虎,在彼中野。
高步风生,何物敢侮。
以比直臣,独立无与。
前称长孺,后载文举。
亦有埋轮,复闻破柱。
为时所惮,豺狼气沮。
奈何今人,使我怀古。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结合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来概括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关键语句“有虎有虎,在彼中野”“高步风生,何物敢侮”等,结合注释中的提示来分析理解。“高步风生,何物敢侮”是说老虎威猛,无人敢于欺侮;“以比直臣,独立无与”是指用直臣比喻老虎,它独立而没有对手;“前称长孺,后载文举”是指前面提到的长孺,后面提到的文举;“亦有埋轮,复闻破柱”是指老虎也有被埋车轮和破柱子的时候;“为时所惮,豺狼气沮”是指由于受到人们的畏惧而被驱逐,其锐气也受到了挫折。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译文:
有老虎,有老虎,在那旷野中。
威猛雄壮,谁敢欺侮?
比喻正直的大臣,他独立不依。
以前称颂长孺,后来称赞文举。
也有被埋车轮,又被击破柱子。
受到人们的惧怕,它的气焰受挫。
赏析:
这首诗借咏虎来写人,托体于物,寄慨遥深,表达了作者对正直大臣的怀念。首二句点出“猛虎”,接着写其威势,再由“猛虎”写到与之为敌者,即那些专权擅政、残害百姓的当权者。中间四句,写这些当权者的凶残,如“埋轮”、“破柱”,意谓他们像埋掉车轮、砸断柱子那样地残暴。末两句,写这些人遭到人民的痛恨,被驱赶到了一边去。诗中以猛虎喻正直的人,以当道者喻奸臣,这是托体于物的典型写法,也是此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