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不登高数负秋,却怜令尹此闲游。
清知流水山中出,远见云飞海上浮。
僧具袈裟惟茗供,客过方丈有诗留。
只应稼穑关心在,莫话忘机欲对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次侯明府九日游惠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病不登高数负秋,却怜令尹此闲游。    
清知流水山中出,远见云飞海上浮。    
僧具袈裟惟茗供,客过方丈有诗留。    
只应稼穑关心在,莫话忘机欲对鸥。    

释义

  • “病不登高数负秋”,意思是生病了,不能登山赏景,但仍然欣赏秋天的美。这里表达了作者因病无法登高望远,但仍然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的遗憾。
  • “却怜令尹此闲游”,这里的“令尹”可能是指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也有人认为是指汉代的令尹。这里表达的是虽然疾病缠身,但仍然选择在闲暇时游览惠泉,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 “清知流水山中出,远见云飞海上浮”,这两句描绘了山水景色的美丽。流水从山中流出,云彩在海上飘浮,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僧具袈裟惟茗供,客过方丈有诗留”,描述了寺庙中的情景。僧人准备了袈裟和茶水招待客人,而客人来访时留下了诗歌。这里展示了寺庙的宁静和客人之间的文化交流。
  • “只应稼穑关心在,莫话忘机欲对鸥”,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关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虽然人们往往忙于生计,但不要忘记放下世俗的烦恼,就像对着自由飞翔的鸥鸟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次侯明府九日游惠泉”为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是李攀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诗歌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