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蠲兮祠公。佩锵趋兮庭中。湛露洒兮天风。暾初发兮水东。
灵皇皇兮既降。凤下仪兮翔龙。响应谷兮鼓钟。慰予思兮公有嘉容。

注释:

吉日,良辰。蠲,免除,消除。佩锵,指佩戴的玉佩叮咚有声。趋,步行。庭中,指庭院之中。湛露,指天降的露水。洒,降落。天风,指天空的风。暾,初出的样子。发,出现。水东,水边。灵皇皇,指神灵降临时的威严。既,已。下仪,指神灵降临时威仪庄严。翔龙,指神灵降临如龙飞翔。响应,应和。鼓钟,击鼓敲钟。慰予思,安慰我思念之情。公,指神灵。有嘉容,有美好容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八月,诗人为祠祭忠定王而作,共二首。第一首写迎神之始;第二首写迎神过程中的景象和感受。

诗一开始,点明是“吉日”,说明祭祀的日期是良辰美日,为的是解除神灵,消除其心中的疑虑,以使神灵能降临人间。接着写神灵在清晨降临,“佩锵趋兮庭中”,玉佩叮咚有声,神灵来到庭院之中。“湛露洒兮天风”,天赐的露水从天而降。神灵降临时,威严庄严,如同神灵已经降临,威仪如仪,仿佛神灵已经降临。

描述神灵降临后的景象,“灵皇皇兮既降,凤下仪兮翔龙”。神灵降临后,威严庄严,威严庄严如同神灵已经降临,神姿威仪庄严,如同神灵已经降临。

描写迎接神灵的过程,“响应谷兮鼓钟”。神灵降临后,鼓钟响彻山谷,回应着神灵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神灵到来、降临、降临后的场景以及迎接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神灵降临的期待与喜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