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有荒邱,累累亘西东。
相传自古昔,葬者汉八龙。
一蛰呼不起,幽幽閟玄宫。
适野见遗迹,徘徊仰高风。
于嗟此神物,时用乃不终。
孰为神君藏,孰为慈明封。
千秋气不泯,化为草丛丛。
立石当古道,我意将焉穷。
【赏析】
《八龙冢》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此诗以汉高祖刘邦的八个儿子之墓为咏,表现了他们生前威风凛凛、死后寂寞凄凉的处境。
首句“北原有荒邱”,点出墓地所在,并暗寓汉皇陵墓。“累累”二字,既形容陵墓之多,又暗示其人众多。
次句“相传自古昔”,“古昔”指古代。这里,诗人运用典故,用“葬者汉八龙”的传说,来写八位诸侯王的墓地。“自古昔”三字,既是对上文“北原”的补充说明,又是全篇的引题之词,使诗歌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之中。
第三句“一蛰呼不起”,是说八位诸侯王虽然死去,但他们的尸首仍然躺在那里。“一蛰”指蛇或蚯蚓等动物冬眠时的休眠状态。“呼不起”即无法唤醒的意思。这句诗,既照应了前句“传”字,又写出了他们尸骨的僵硬。“幽幽閟玄宫”,则描绘出他们死后的幽静景象。“閟”通“闭”,意为封闭。“玄宫”指皇帝的坟墓,这里暗含八位诸侯王的墓穴。
第四句“适野见遗迹,徘徊仰高风”,是说诗人到野外去参观这些遗迹时,不禁驻足凝神,仰望天空。这两句诗,既照应了前四句的“冢”、“陵”、“坟”、“墓”,也写出了八位诸侯王墓前的荒芜冷落景象。
第五句“于嗟此神物,时用乃不终”。诗人感慨地说:唉!这些神物啊,一旦被人们所用就难保长久。这里的“神物”,是指八位诸侯王的英灵和功业。“时用乃不终”一句,既是对前四句的总结,也是作者的感慨之词。
第六句“孰为神君藏,孰为慈明封”,意思是说谁才是真正地将他们的遗骨掩埋在地下呢?谁才是真正地将他们的遗骸封存起来呢?这里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八位诸侯王的怀念之情。
第七句“千秋气不泯,化为草丛丛”,意思是说虽然他们的遗骨被封存起来,但是千年之后,它们的气韵依然存在,化作草丛中那些茂盛的植物。这两句诗既照应了前四句的“冢”、“陵”、“坟”、“墓”,又进一步揭示了八位诸侯王墓前荒芜冷落的景象。
最后两句“立石当古道,我意将焉穷”,意思是说立着石头阻挡着通向古道的道路,我的思绪将会一直延伸到什么地方呢?这里的“我意将焉穷”一句,既是对前四句的总结,也是作者表达自己对八位诸侯王的无限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八位诸侯王的英灵和功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和对历史的感叹。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