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千峰紫翠招,维舟且复上烟霄。
山无旦暮含江雨,泉有雌雄应海潮。
四座花飞争上酒,中流松卧忽成桥。
幽寻正及登高节,一路秋光逐画桡。

【注释】

九日: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客:客人,指作者。

峡口:山峡的出口。

千峰:形容山峰多,连绵不断。紫翠招:紫色、翠色的山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维舟:系船。复:又。上烟霄:登上云雾缭绕的高空。

旦暮:早晚。含江雨:笼罩着江上的细雨。

雌雄:雄雌,这里指大小。应:应对。

四座:周围。花飞:飘散的花絮。争上酒:争先恐后地上来喝酒。

中流:河心,泛指江中。松卧:松树倒伏的样子,比喻水流湍急。忽成桥:突然形成了一座桥梁。

幽寻:幽静的寻找。正及登高节:正好赶上登高赏秋的时节。

一路:指江水。秋光:秋天的景色。逐画桡:随着船桨划动的节奏而移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于重阳节与友人一起登山观潮泉之作。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峡口千峰紫翠招”,描写了山峡口处千峰耸立,紫色和翠绿色的山峦在阳光下闪烁,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雄浑的基调,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第二句“维舟且复上烟霄”,描述了诗人系好船只再次攀登云雾缭绕的高空。这里的“烟霄”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氛围,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诗人通过对云雾缭绕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

第三句“山无旦暮含江雨”,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这句诗通过“含江雨”这一意象,表现了山中山涧溪流中流淌的江水在早晨与傍晚时分都被山间的云雾所笼罩,仿佛是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卷。这里的“旦暮”二字,既表现了时间的变换,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

第四句“泉有雌雄应海潮”,则转向对泉水的描述。这句诗以泉水为主题,运用“雌雄”这一对比手法,表现了泉水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态。泉水时而雄壮有力,时而温柔细腻,与海潮的潮汐相呼应。这里的“应”字,既体现了泉水与海潮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五至八句,诗人继续描绘了山中其他景物的变化。其中“四座花飞争上酒”、“中流松卧忽成桥”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中的花草树木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它们似乎在争先恐后地飞向酒杯中,或在江中松树上躺下休息,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一句“幽寻正及登高节,一路秋光逐画桡”,则将诗人带入了更加幽静的山林之中。他沿着曲折的山路攀登,欣赏着秋天的美景。这里的“秋光”不仅是指秋天的景色,也象征着人生的收获和成熟。诗人在这一路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体会到了人生中的收获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云雾、泉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力。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绘,也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