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甫渡阵方陈,横玉横金作遁臣。
只见刘琨能抗敌,仅闻高兄克成仁。
上方不斩单于贼,军令惟驱窜逐民。
哆口且云能殿后,英雄千古是谁真。
【注释】
闻:听到,听说。失广宁志愤:听到广宁被失守的志向而感到愤激。岔河甫渡阵方陈:岔河甫渡过黄河,布成阵势。横玉横金作遁臣:横放着玉石和金币来作为逃跑的臣民。指敌人投降。刘琨能抗敌:刘琨能够抵御敌人入侵。高兄克成仁:高兄长能够成功。克:战胜。克成:成功。上方不斩单于贼:上方(皇帝)并不斩杀匈奴的单于贼。军令惟驱窜逐民:军队的命令只驱赶、驱逐百姓。哆口且云能殿后:哆着嘴却声称自己还能殿后(即殿后撤退)。英雄千古是谁真:英雄千古,到底谁是真英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广平王率兵征伐契丹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担忧之情,同时赞扬了那些能够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
首句“闻失广宁志愤”,表达了作者听到广宁失守的消息而感到愤慨的心情。广宁是辽国的都城,失去它意味着辽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屏障,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诗人用“志愤”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表现出他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颔联“岔河甫渡阵方陈,横玉横金作遁臣。只见刘琨能抗敌,仅闻高兄克成仁。”继续描述了战争的紧张场景。岔河甫渡是指渡过岔河,布下战阵;横玉横金作遁臣则暗示了敌人的投降。诗人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颈联“上方不斩单于贼,军令惟驱窜逐民。”进一步表达了对朝廷决策的不满。诗人认为,即使敌人已经投降,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宽恕和照顾,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斩杀。同时,他批评了朝廷的军令只是为了驱赶和驱逐百姓,没有真正考虑到他们的生活和安全。
尾联“哆口且云能殿后,英雄千古是谁真。”则是对那些英勇抵抗外侮的英雄人物的赞扬。虽然他们可能只是被描绘成哆着嘴的形象,但他们仍然敢于面对强敌,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记住他们的事迹,并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广平王出征的背景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对那些能够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表示了敬意和赞扬。诗人以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