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劳圣主惜金瓯,策士当关借箸筹。
王猛谈兵曾扪虱,张华说剑欲冲牛。
配陈储峙千年计,百万熊罴一旦收。
更款西夷修内备,定知掷土斩奴头。
【注释】
1.闻失广宁:指辽国大将萧挞凛率兵攻宋,大败于广宁府。
2.焦劳圣主:形容皇帝焦劳忧虑,忧心国家之事。
3.惜金瓯:爱惜国家的宝物,比喻爱惜国土。
4.策士当关:指在边境的要害处部署有才能的人,以防御敌人。
5.王猛谈兵:战国时期,秦王嬴政派将军王猛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拜见秦孝公,劝他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成为强国。
6.扪虱而谈: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秦昭襄王曾与苏秦并坐谈论天下大事,从座位下爬起捉虱子。
7.张华说剑:指晋朝人张华曾在邺城讲学,有人请他表演剑术,张华却拿出一柄木剑,表演说剑之技。
8.配陈储峙:指准备充足的物资储备,以防不测。
9.百年基业:指国家长久安定的基础或事业基础。
10.百万熊罴:喻指强大的兵力。
11.西夷:指南方少数民族。
12.内备:内部防备。
13.掷土斩奴头:指誓死保卫祖国,消灭侵略者。
【赏析】
此诗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边事。首二句点出辽兵南侵之事,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以及决心报效朝廷,保家卫国的决心。三、四句则具体写到自己将如何应对此事,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心。五、六句进一步强调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报国之心,表明了要为国家做长期打算的决心。后四句是第二层,为全诗的高潮,写对外战争的决心。前两句写出对辽兵南侵的痛恨和决心报仇的决心,表现了诗人的英勇无畏。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总结,既总结了前面的内容,也表明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