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临太玄宅,朝登文选楼。
楼中书万卷,一帙涵千秋。
楚史不可作,谁能读坟丘。
嗟哉传经人,世业思箕裘。
【注释】
《文选楼》:南朝宋人江淹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所建的一座楼,因他曾在这里做过官,故名。
“一帙”:书册。
箕裘:古代制礼作乐的人用兽皮制成的帽子和礼服,后以之比喻传家业、传家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夜宿临江,熊氏池馆留题时所作五首诗中的第二首。
“夜临太玄宅”句。“太玄”,即王导,晋朝大臣,字茂弘。“临太玄宅”指夜宿于王导府邸。
“朝登文选楼”句。“文选”,即萧统,梁武帝时,曾编修《文选》。“文选楼”指登上文选楼,此楼为南朝梁萧统所建,有藏书楼之称。“文”与“万卷”相对应。“万卷”,指大量的图书典籍。“一帙”指书册,“涵千秋”谓这些书册蕴含着千秋万代的智慧。
“楚史不可作”一句,言楚汉相争的历史不能作为借鉴。“楚史”,泛指历史记载或史书。“作”读做“作”,意为记述。“谁能读坟丘”句意谓谁能了解古人的坟墓呢?“坟”,指坟墓;“丘”,山丘。“坟丘”,喻古迹。“谁能读坟丘”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夫子少而好学,不拘世俗。”意思是说:孔夫子年少时就爱好学习,不受世俗约束。
“嗟哉传经人,世业思箕裘”两句,感叹那些传播儒家学说的人,他们的事业应该像古代制礼作乐的圣人一样,将学问传给后世。“箕裘”指古代制礼作乐的人用的帽子和礼服,后引申为人的风范、风度。
【翻译】
夜晚来到了王导的府邸,早晨登上了文选楼。
文选楼上收藏着大量的书籍,其中一卷包含了千秋的智慧。
楚国的历史不能作为借鉴,谁能了解古人的坟墓呢?
感叹那些传播儒家学说的人,他们的事业应该像古代制礼作乐的人一样,将学问传给后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崇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