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昔漫游历天台,仙踪不见空尘埃。
始知好事传虚幻,那有仙子逐人来。
不然山中现妖物,时人误尔谈仙术。
谁家画出相思容,毋乃笔意随所适。
石桥飞跨碧峰颠,白云满地赤城出。
千年壁立生苍苔,何似人间望夫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游历天台山时所感受到的仙境与人间的差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及赏析:
1. 有画忆阮郎图者戏为作此(首联)
- 关键词: 漫游、天台、仙踪、尘埃
- 注释: 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游历天台山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那里的景象。
- 赏析: 首联直接点明诗题,引出了诗人游历天台山的经历。”有画忆阮郎图者”表明诗人曾在梦中或想象中见过阮郎画中的景致。
2. 始知好事传虚幻(颔联)
- 关键词: 好事、虚幻
- 注释: 诗人开始理解那些关于神仙传说的虚妄不实。
- 赏析: 颔联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传闻的怀疑,指出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是虚无缥缈的传说。
3. 那有仙子逐人来(颈联)
- 关键词: 仙子、逐人
- 注释: 诗人感叹没有仙女会主动接近人类,强调了人与神的疏离。
- 赏析: 颈联揭示了诗人对于神仙传说的不信任,以及人与超自然存在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4. 不然山中现妖物(尾联上)
- 关键词: 妖物
- 注释: 如果不是因为山中有妖怪或怪异之物,人们怎么会谈论神仙的法术?
- 赏析: 通过提出假设性的反问,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人间与仙界的隔阂。
5. 谁家画出相思容(尾联下)
- 关键词: 相思、容
- 注释: 是谁家的画师能够画出思念之人的样子?这里暗示画中的人物并非真人。
- 赏析: 这一联呼应了前文的疑问,诗人在质疑是否真有人能画出如此逼真的画像。
6. 毋乃笔意随所适(尾联)
- 关键词: 笔意、所适
- 注释: 难道是画师的笔意随意而写吗?这里的笔意指的是画中的意境。
- 赏析: “毋乃”是一种委婉的否定,诗人认为不是画师随意创作的,而是有意为之。
7. 石桥飞跨碧峰颠,白云满地赤城出(颔联)
- 关键词: 石桥、碧峰、白云
- 注释: 描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包括一座连接山间的石桥和覆盖着白云的天空。
- 赏析: 颔联展现了诗人对天台山美景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间与天上差异的感慨。
8. 千年壁立生苍苔(颈联)
- 关键词: 壁立、苍苔
- 注释: 形容岩石历经千年依旧坚固,并长出了青苔。
- 赏析: 颈联通过描绘岩石的岁月沧桑,进一步强化了天台山与人间的对比。
9. 何似人间望夫石(尾联)
- 关键词: 人间、望夫石
- 注释: 诗人将天台山的自然景观比喻为人间传说中的望夫石,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 赏析: 尾联以神话传说来映衬现实中的天台山,表现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间与仙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幻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