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畔芦花到野桥,晓风吹浪伴归潮。
醉中捉月怜波浅,别后看云恨路遥。
江月绕阑非故国,霜华惊梦又明朝。
问君鼓枻游何处,闲向髯翁试洞箫。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洲畔芦花到野桥,晓风吹浪伴归潮。
- 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渡口,远眺江边的景象。“洲畔”指的是岸边,而“芦花”则是指岸边的芦苇,当它们飘落在野桥旁时,显得格外美丽。“晓风”指清晨的微风,“吹浪”则形容江面上波涛汹涌,似乎在为行人送别。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感伤情绪。
- 醉中捉月怜波浅,别后看云恨路遥。
- 解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饮酒至醉后的情景。“捉月”可能指的是饮酒后的行为,诗人试图抓住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怜波”则暗示着诗人对水波的怜惜,可能是因为酒后的失态而感到遗憾。“别后”则表明这种情感发生在离别之后,“看云”则可能是诗人在观看天空中的云彩时产生的感慨,因为“恨路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道路的无奈与渴望。
- 江月绕阑非故国,霜华惊梦又明朝。
- 解析: 这句诗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主题。“江月”指江边的月光,“绕阑”则意味着月光洒落在栏杆上,形成一种美丽的画面。但这里的“非故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远离家乡的哀愁。“霜华”可能暗指秋天的落叶,而“惊梦又明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重逢的期望。
- 问君鼓枻游何处,闲向髯翁试洞箫。
- 解析: 这句诗以询问的方式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好奇和关心。“鼓枻”意为敲打船桨,象征着启程或出发,而“游何处”则询问朋友将要去往何方。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省的表现,他选择了一种宁静的方式来度过余生,即学习吹箫,这可能是他对音乐的热爱或对生活的另一种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内心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送别之际的复杂情感。从“洲畔芦花到野桥”到“江月绕阑非故国”,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捕捉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和对故土的眷恋。特别是“别后看云恨路遥”一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了宏观的自然景观中,使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意象,如“醉中捉月”和“霜华惊梦”,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灵魂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