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庵避暑远寻盟,洒面松风夹道迎。
竹坞披襟毛骨爽,石床欹枕梦魂清。
庭前树古知僧腊,林下云闲识宦情。
大地苍生望霖雨,凭谁呼起钵龙行。

【注释】:

  1. 七月四日:指七夕节。
  2. 避暑:避炎热。
  3. 天界禧上人:天界禧寺的僧人。
  4. 西庵:寺院的西侧小亭,号天祥,故名西庵。
  5. 远(yuàn):遥远,远离。
  6. 洒面松风夹道迎:风吹松林,迎面吹来凉爽的空气。
  7. 披襟:解开衣襟。
  8. 竹坞:竹林环绕的小山坞。
  9. 欹枕:倾斜着头睡。
  10. 庭前树古:庭院前的树年岁很久了。
  11. 僧腊:出家人的修行年限。
  12. 云闲:云悠闲自在。
  13. 凭谁呼起钵龙行:谁能请得龙来帮我行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七月四日(七夕节)这天,到天界禧寺附近的西庵避暑,并作此诗。全诗描绘了一幅清凉、宁静、优美的夏日景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西庵避暑远寻盟,洒面松风夹道迎。”描述了诗人到达寺庙时,感受到的凉爽气氛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寻盟”可能是指寻找避暑胜地,而“洒面松风”则形容了风吹过松林,带来阵阵清凉的感觉。

颔联“竹坞披襟毛骨爽,石床欹枕梦魂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感受。竹子环绕的小山坞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解开衣襟,感到身心都变得舒适起来。而躺在石床上,诗人似乎也进入了一个清新的梦境。

颈联“庭前树古知僧腊,林下云闲识宦情。”这两句诗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庭院前的大树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见证了僧人的修行过程;而在树林之下,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悠然自得的氛围。

尾联“大地苍生望霖雨,凭谁呼起钵龙行。”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希望。他希望天下苍生都能得到滋润,就像龙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然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这种愿望,因此诗人只能通过祈求的方式,希望有仙人或神仙能够帮自己行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