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搦管不成章,空把盐枝插路傍。
封臂绛纱何日解,菱花一夜恐飞霜。
几回握着笔,写不出文章,只好把盐枝插在路边。
封住臂膀的绛纱什么时候才能解开?
菱花镜恐怕飞上霜天。
几回搦管不成章,空把盐枝插路傍。
封臂绛纱何日解,菱花一夜恐飞霜。
几回握着笔,写不出文章,只好把盐枝插在路边。
封住臂膀的绛纱什么时候才能解开?
菱花镜恐怕飞上霜天。
清风来绮席,尊酒绿生波。 诗句:清风、绮席、尊酒、绿波。 译文:微风拂过华丽的酒桌,酒杯中泛起层层绿色的涟漪。 注释:清风:微风,轻轻吹拂。绮席:华丽的酒桌。尊酒:酒杯。绿生波:绿色在酒杯中荡漾开去的波浪。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微风轻拂着华丽的酒桌,杯中的酒泛起层层绿色的涟漪。这种场景让人感觉宁静而舒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访旧情偏感,论心话较多。 诗句
诗句释义: 1. 浮生嗟命蹇 —— 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不公。 2. 宦海足风波 —— 在官场中经历了无数的风波和挑战。 3. 去国忧方切 —— 离开家乡时感到忧虑,因为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 4. 还乡幸已多 —— 虽然已经回到故乡,但心中可能仍有未了之情。 5. 新恩来紫禁 —— 收到朝廷的新恩,被召入宫中。 6. 故道复黄河 —— 回归故土,重走曾经走过的道路,感觉亲切又熟悉。 7.
【注释】: 诸公:指同时代的官员们。抱奇节:保持高尚的节操。砥柱障颓波:比喻坚守节操,挡住了颓败的风气。致主勋庸盛:使君主的功勋卓著,功绩显著。匡时事业多:匡正当时的政治事业有很多。麒麟在灵囿:指麒麟出现在皇家园林。龙马出荥河:指龙马出现于黄河岸边。真驽劣:真是才能平庸的人。妨贤愧鬓皤(pāo):妨碍贤人而感到惭愧,是因为头发已经花白(皤,音 pó 白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禹门桃花浪暖,奋力扬鬃早随波。 流水匆匆岁月疾,浮云变幻世事多。 迁徙依靠边塞月,洗涤挽住天河波。 只惜年华已衰老,白发如霜满鬓皤。 注释: 和同年话旧韵 其二:与同僚共同回忆过去的时光。 禹门: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南,黄河中游的一段河段。 桃浪暖:指春天桃花盛开,河水温暖。 奋鬣:扬鬃,扬起马鬃,形容马奋力向前奔跑的样子。 随波:顺流而下。 流水年华速:指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一般迅速。
【注释】 1. 章纶毕姻:指结婚。章纶毕,人名,进士及第。2. 香闺:女子的内室,也泛指妇女的住所。3. 张京兆:唐代长安有张说为相,其宅号“张公宅”,故称京兆。4. 眉黛:女子画眉用的黛色。5. “龙虎榜”句:相传汉文帝时,董仲舒、韩安国等十二人以贤良方正对策高第,汉武帝下诏曰:“朕选天下贤士以为左右。”此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和榜眼。6. 凤凰池:即翰林院,唐玄宗时置翰林学士。7. 吹箫
寄金陵诸旧游 书剑天涯惜解携,偶从霄汉蹑云梯。 文章幸渎宸眸览,名姓亲劳御手题。 天近玉堂人语静,晓趋金阙佩声齐。 旧游多在长安外,几上高台望眼迷。 注释 1. 书剑天涯:指作者离开京城后,带着书籍和剑,到天涯海角去。 2. 偶从:偶然、偶尔的意思。 3. 霄汉:天空。 4. 蹑云梯:登上云梯,意指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或达到某种高度。 5. 文章幸:荣幸地(被皇帝阅览)。 6. 宸眸
【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南国的上人珍上人和聪公的。首联写诗人在南方远离了支遁,已经十个年头了;颔联写僧人在绀园精修佛法,成就卓著,自得其乐;颈联写诗人想到林间梵音和江上归舟,期盼着与聪公相会;尾联写遥知聪公心性高洁,清雅之气溢满高楼。 【注释】 支遁:东晋僧人,名道潜,隐居庐山,以诗名世。 绀园:指寺院。 白业:指僧侣修行。 林间梵音:指佛教经声。 江上舟:指归船。 【赏析】
【注释】 稳著:安稳地穿着。飞云履:指仙人所穿的鞋。犯斗:北斗七星中斗宿的两颗星,即“心宿”,在南方。槎(chá):木筏子。蓬壶:蓬莱山的美称。勾漏:地名,传说是仙人聚居的地方,丹砂为古代炼丹用的主要原料之一。野峤:山名,此指仙界。奕:棋局。饭麻:服食。南华:道家经典《庄子》中的一部分。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时李白游长安,与道人吴道璇交游甚密。首句写诗人身穿飞云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词臣荣着锦袍归,便觉文星阙下稀。” - 词臣荣着锦袍归:"词臣"指的是文人,"荣"表示荣耀。"着锦袍"是指穿着华丽的服装,通常指高级官员或显赫人物的装束。"荣着锦袍归"意味着这些官员荣耀地返回了他们的家乡。 - 便觉文星阙下稀:"文星"通常指科举及第后的星星,因为科举考试是选拔士子的重要方式。"阙下"指皇宫或朝廷,"稀"意味着稀少。这句话可能表达的是当这些词臣荣耀归来时
【赏析】: 此为和少保杨澹庵游九龙池而作的七绝。诗写九龙池之幽静秀美,以及作者对古人的仰慕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自然。 首句“神物何年去复还”,起笔不凡。诗人面对九龙池,不禁想到池中龙神,他问:“神物何年去复还?”这既是设问,又可理解为诗人在自问:神物何时才返回人间?言下之意是:人世已久,而神物未归,令人怅然。 颔联紧承此意,进一步描绘九龙池的神奇景观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鹭丝画” 注释: “鹭丝”指的是白鹭。这里的“画”指的是白鹭的羽毛。 赏析: 诗的第一句以“鹭丝画”作为开头,直接描绘了白鹭的美丽羽毛。这种写法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白鹭的优雅和美丽。 第二句:“白雪毵毵好羽衣” 解释与分析: “白雪”形容白色的雪花覆盖的样子,给人以清新、纯洁的感觉;“毵毵”是形容词,形容物体细长柔软的样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说
这首诗的译文为: 在苍翠的群山之间,云雾缭绕,仿佛一片片浮动的白云。谁伴我在这深林之中,与鹿和野猪一同游玩呢? 眼前的故乡依然安然无恙,我却独自一帆孤舟,辜负了五湖之游。 注释: 1. 苍苍:指青翠。万壑:指无数深沟。暝云:指黄昏时云雾迷蒙。浮:飘浮。深林:指茂密的森林。 2. 眼底:眼里所见。乡山:家乡的山。故:仍然。无恙:平安。 3. 一帆:一叶小舟。孤负:辜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句: 陪祀成均振佩琚,年年鼎肉馂神馀。谁知万死投边裔,亦荷分膰到谪居。 译文: 在成均的祭祀中,我们佩戴着玉佩,享受着丰盛的食物。 我曾在战场上失去生命,但如今也得到了国家的恩赐。 注释: - 成均:指太学或国学,古代教育中心,此处指祭祀之所。 - 佩琚(ju):一种饰物,通常为玉制。 - 鼎肉:指用鼎盛放的熟食,象征祭礼中的美食。 - 啜(chuò)神馀:品尝神祇赐予的美酒和食物。 -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又逐残云过女墙,曾陪歌舞在昭阳。 如今羞见缠头锦,空惜馀音绕画梁。 ``` 我们将逐句进行释义: 1. 又逐残云过女墙:这里的“又”表示重复,意味着诗人不止一次地经历了这种情况。"残云"可能指的是飘动的云彩,而"过女墙"则可能是形容云彩像女子的裙摆一样轻盈地掠过城墙。这一句可能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稍带哀愁的画面,或许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2.
注释:在景山观看到闺房中的女子烧香,她的心情像银汉一样平静,玉露也清凉。 低头弯曲着翠绿的裙子深下拜,把心事倾诉给天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景瞻在梦中看到女子烧香祈祷的情景后写的十首诗歌中的一首。诗人通过观察、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幅女子虔诚祷告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落月的光辉映照着屋梁,又看到红日高高地升上扶桑。如果能化作山头那块石头,就能望见你的志向也能得到实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透露出她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诗中运用了“落月”和“红日”这样的自然景象,以及“山头石”这样的比喻,将情感和愿景巧妙地融入其中,展现了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