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廉西北来,长途肆狂愎。
鞭驽渡清河,凛冽势转亟。
扬沙眯双眸,举袂频自拭。
岂容披襟当,正藉貂裘敌。
行行抵山陵,薄暮殊未息。
且须就村舍,把酒慰寒色。
【注释】:
蜚廉西北来,长途肆狂愎。飞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恶兽,这里比喻凶悍不驯的人。
鞭驽渡清河,凛冽势转亟。驽,劣马,这里指骏马。“鞭驽”即驾驭劣马渡河。
扬沙眯双眸,举袂频自拭。扬起的风沙眯住了双眼,不得不频频擦去。
岂容披襟当,正藉貂裘敌。难道能够敞开衣襟抵挡寒风吗?正好借皮裘御寒。
行行抵山陵,薄暮殊未息。一步步走到陵墓边,天色已晚还未能休息。
且须就村舍,把酒慰寒色。暂且到村里人家中,饮酒暖身抵御寒冷。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从京城出发前往三陵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内心的感受。
首联“蜚廉西北来,长途肆狂愎。”以“蜚廉”暗喻凶暴之人,“西北来”暗示他们来自远方,可能带来战争或灾难。“肆狂愎”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人的愤怒与不满。
颔联“鞭驽渡清河,凛冽势转亟。”通过对比“驽马”(劣马)与“骢(cōng)马”,突出了旅途的艰辛和恶劣环境对人的挑战。“凛冽”描绘了清河边的严寒,“势转亟”则暗示了行进的困难。
颈联“扬沙眯双眸,举袂频自拭。”描述了由于扬起的沙尘遮住双眼,不得不频频用手擦拭的情景。这不仅形象地展现了环境的恶劣,也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与辛酸。
尾联“岂容披襟当,正藉貂裘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困境的无奈接受态度,同时通过“藉貂裘敌”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暗示了抵御风寒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与忧虑,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坚韧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