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岐路暂追扳,词客相逢鬓已斑。
海内诗名谁白雪,人间愁色共青山。
浮云西北孤帆迥,明月东南万垒闲。
道是子云幽兴在,不妨频夜扣玄关。

注释:

在岐路与俞蔡二子聚会,词客相逢鬓已斑。

天下人称颂的诗名谁能够与之相比,人间忧愁的颜色与青山一样。

西北的浮云和孤帆远去,东南的明月照亮了万垒。

道是子云幽雅的兴致在,不妨频繁地夜晚来叩开玄关。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夜宴时的景象和感受,展现了自己对友情、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追求高雅情趣的愿望。

首联“一尊岐路暂追攀,词客相逢鬓已斑”。诗人邀请了俞蔡二子来到自己的家中,一起饮酒作乐。在这里,诗人用“追攀”一词表达了与俞蔡二子的深厚友谊。同时,“词客相逢”也暗示了他们在文学上的共同兴趣。然而,岁月不饶人,诗人已经年老色衰,鬓发斑白。这既是对自身衰老的感叹,也是表达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

颔联“海内诗名谁白雪,人间愁色共青山”。诗人以“谁雪”比喻自己的诗歌才华无人能及,如同天上的雪一样纯洁无瑕;而“共青山”则形容人间的忧愁之色与青山相映成趣。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豪,也暗含了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颈联“浮云西北孤帆迥,明月东南万垒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浮云”、“孤帆”、“明月”、“万垒”等词汇都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尾联“道是子云幽兴在,不妨频夜扣玄关”则是对整个诗歌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子云的幽雅兴致就在自己这里,因此他并不担心时间流逝,而是乐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朋友交流心得。这一结尾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示了他豁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