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岂不遐,一苇朝可航。
我友一为别,倏若逾三霜。
踟蹰念子病,送我濠之梁。
迟迟白日暮,车马为彷徨。
人命匪金石,暌离热中肠。
长当保玉体,百岁遥相望。

【注释】:

1、大江:指长江。岂:难道,何尝;遐:远。一苇:一根芦苇。朝可航:早晨就可以航行。2、我友:我的友人。一为别:即“为我一别”,表示要与我告别。倏(shū)若:忽然之间。3、踟蹰(chíchú):徘徊不进。念子病:惦记着你的病。4、濠之梁:濠梁之乐,比喻朋友间的友谊。5、迟迟:缓慢的样子。白日暮:太阳西下,天将黑了。6、车马:代指送行者。彷徨(pánɡhuánɡ):徘徊不定。7、人命:人的寿命。匪金石:非金石,比喻人的生命短暂脆弱。8、百岁:一百岁。9、遥相望:遥遥地互相思念对方。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05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时作者在滁州任知州。

首句“大江岂不遐”意谓大江多么宽广啊!但诗人却发出一声长叹:“一苇朝可航!”言下之意是,尽管长江浩瀚,但只要用一根芦苇,一天之内便可渡过,可见其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第二句“我友一为别”,写与友人的离别。“一”字极言其少,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一为别”,即为我一别,即作者要与友人分别,所以诗人发出感慨:“倏若逾三霜”。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时间的推移夸大为“逾三霜”的程度,以突出时间飞逝之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无限惆怅之情。

第三句“踟蹰念子病”,写诗人因友人生病而愁闷不乐,徘徊不前。“踟蹰”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忧虑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病弱身体的同情,同时也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诗人写到饯别的情景。“送我濠之梁”,即送行至濠梁之上。“迟迟”二字,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最后两句“车马为彷徨”,“彷徨”在这里有徘徊不前的意思。这两句话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人命匪金石”一句是说人的寿命像金石那样短暂脆弱,“百岁遥相望”则是说即使活到百年,也只能远远地相互思念。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生命有限的一种无奈的认识。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命运的关注。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