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大圣人,世或见疑猜。
周公被流言,仲尼困桓魋。
贤材实累身,忠信为祸媒。
苍蝇点白璧,蚊蚋嘘风雷。
麒麟匿郊薮,朱凤成摧颓。
仰天再叹息,沈忧热中怀。
扰扰蜗角争,忉怛劳形骸。
千秋万世后,愚智同尘埃。

【注释】:

呜呼大圣人,世或见疑猜。——指孔子。

周公被流言,仲尼困桓魋。——指周武王和孔子都被人诽谤。

贤材实累身,忠信为祸媒。——指孔子的贤才和忠诚反而成为他的祸根。

苍蝇点白璧,蚊蚋嘘风雷。——比喻谗言像苍蝇、蚊子一样叮咬。

麒麟匿郊薮,朱凤成摧颓。——指孔子隐退而《春秋》成书。

仰天再叹息,沈忧热中怀。——指孔子仰天叹息,心中充满忧愁。

扰扰蜗角争,忉怛劳形骸。——指孔子在蜗牛壳里转来转去地争斗,使他劳累得身体消瘦了。

千秋万世后,愚智同尘埃。——指孔子死后一千年,人们还是把他看作愚蠢或聪明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古柏行》。诗中通过叙述孔子一生遭遇,表现其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说。

开头两句:“呜呼大圣人,世或见疑猜。”诗人首先称颂孔子为“大圣人”,这是从历史事实出发的。接着又指出,孔子一生遭受了世人的怀疑和猜忌,这又是诗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一种观点。

接下来四句:“周公被流言,仲尼困桓魋。”这里说的是,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旦曾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而被封于曲阜,后来孔子曾向鲁哀公请求在这里建立学校,以便传习古代文化和教育弟子。可是鲁哀公却认为孔子要在那里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派人暗中监视孔子的活动,并扬言要杀了孔子。由于孔子为人谨慎,所以孔子没有受到伤害。但鲁哀公却因此而疏远了他,孔子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处流浪讲学,最后只好回到鲁国,在陬邑居住。孔子一生坎坷,他一生都在为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斗争。然而他却遭到世人的怀疑、猜忌,甚至迫害。这一联就概括了孔子一生遭遇之大。

中间四句:“贤材实累身,忠信为祸媒。”这里说的是孔子一生虽然有贤德,但却遭到了世人的诬毁;自己虽然有忠信之心,但却招来了祸患。诗人用“贤材”与“忠信”这两个词语作为对比,说明“贤材”与“忠信”都是好品质,但在现实社会里却往往成为“累身”、“祸媒”。

接下来四句:“苍蝇点白璧,蚊蚋嘘风雷。”这两句是对上文的进一步申述。苍蝇玷污白璧,蚊蚋吹打风雷,都是小虫害人的事。但它们所做的事情却是人们无法预料的,这就更加说明小人的可恨了。

下面四句:“麒麟匿郊薮,朱凤成摧颓。”意思是说:麒麟藏在郊外山间,而美丽的凤凰却成了残废之物。这两句话也是用来比喻孔子的。

最后两句:“仰天再叹息,沈忧热中怀。”意思是说:仰望天空长叹不已,心中充满了忧愁。这里既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同情与怀念。

最后两句:“扰扰蜗角争,忉怛劳形骸。”意思是说:蜗牛角上的斗争真是烦乱啊!唉,为了这些小事操心,真使身体消瘦了。这里诗人以蜗牛角上的争斗比喻世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而用“劳形骸”来表达自己的忧思和苦恼。

最后一句:“千秋万世后,愚智同尘埃。”意思是说:千秋万代以后,愚人与智人都要化为尘土。这里诗人以千古不朽的孔子为例,表明了自己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