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南去海茫茫,社屋寒来雁叫霜。
万死搴旗还举义,千金脱险竟浮洋。
都城不泯忠臣祀,国论犹传政事堂。
志士悲歌多感慨,后人谁识谢翱狂。

诗句

二龙南去海茫茫,社屋寒来雁叫霜。万死搴旗还举义,千金脱险竟浮洋。都城不泯忠臣祀,国论犹传政事堂。志士悲歌多感慨,后人谁识谢翱狂。

译文

两条巨龙向南飞翔,大海茫茫无边无际,
寒风中社屋颤抖,大雁鸣叫着霜的来临。
为了万死的决心拿起旗帜继续战斗,
终于脱离险境,在汪洋中漂浮。
都城的忠臣祠永远保存着他们的记忆,
国家的政策仍然在讨论之中。
志士们悲愤地歌唱,心中充满了感慨,
但后来的人能了解谢翱的疯狂吗?

注释

  1. “二龙南去海茫茫”:描述了两条巨龙向南飞行,背景是茫茫的大海。象征着志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2. “社屋寒来雁叫霜”:描绘了寒风中社屋的情景,同时大雁叫声预示着霜的到来。表达了寒冷天气对人们的考验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3. “万死搴旗还举义”:表达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面临万死的危险也要继续抗争的决心。
  4. “都城不泯忠臣祀”:都城(即国家)不会忘记忠诚的臣子。强调了忠诚和牺牲的价值,以及国家对于这些忠诚者的纪念与尊重。
  5. “国论犹传政事堂”:国家的决策仍然在政治厅进行讨论。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变迁,也展示了志士们为国家的未来所做出的努力。
  6. “志士悲歌多感慨”:志士们在悲愤中高歌,表达他们的感慨和不满。反映了志士们的高尚情操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
  7. “后人谁识谢翱狂”:后人是否能理解谢翱的疯狂?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后代理解能力的担忧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以及个人牺牲的精神。诗中的“二龙南去海茫茫”和“社屋寒来雁叫霜”等描绘,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情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勇敢。

诗中多次提到“忠臣”,强调了忠诚于国家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通过“万死”“千金”等词汇的使用,表达了为国为民付出巨大牺牲的决心和勇气。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诗中提到的“都城不泯忠臣祀”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诚者的尊敬和记忆。这反映了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人的纪念和尊重始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文山集谩述二首》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壮志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心路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