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城当蓟北门,三河流接九河源。
霸图已逐秋云远,节制新添虎卫尊。
几处桑麻思乐业,千家砧杵静朝暾。
此时天畔登楼望,眼入西风忆故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在登蓟州城楼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塞北城当蓟北门,三河流接九河源。
    (“塞北城”指的是边塞以北的地方,即现在的北京地区。”蓟北门”则可能是指蓟州城的城门,因为蓟州城位于今天的北京市北部)

  2. 霸图已逐秋云远,节制新添虎卫尊。
    (”霸图”指野心勃勃的图谋或野心。这里的”秋云远”可能是形容霸图像秋天的云彩一样遥不可及。”虎卫”可能是指守卫,这里用来比喻控制力或军事力量。”尊”在这里可能是指尊崇、尊敬的意思)

  3. 几处桑麻思乐业,千家砧杵静朝暾。
    (”桑麻”通常指的是农田和庄稼,”思乐业”表示人们想要过上安宁的生活,”砧杵”是一种用于捣衣的工具,”朝暾”则是早晨初升的太阳。这里描述了农民们正在忙着劳作,而城市的居民却过着平静的生活)

  4. 此时天畔登楼望,眼入西风忆故园。
    (”天畔”可能指的是天空的边沿,”登楼望”表示站在高处远望。”西风”可能是季节的象征,秋天的风常常带有思念故乡的情绪。”忆故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了蓟州城楼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怀念。首句描绘了蓟州城的位置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象。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已经逐渐远去的感慨。第三句则描绘出农村宁静的生活和城市繁华的景象形成对比,展现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第四句则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反映人们的心情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则以登楼远眺的方式结束全诗,将个人的命运和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的无奈。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