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降王款圣明,千麾万马自龙庭。
百年王会开图画,一代衣冠见典刑。
兵气晴连辽水白,路尘秋染蓟峰青。
伫看大史褒皇化,不但燕然为勒铭。
【注释】降王:指元朝的使者来明朝。青字:指降元的张弘範,他因事被贬至云南,后为明朝所杀。
【赏析】这首诗是元人汪元量在八月二日观降王入朝而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降王入朝这一事件的深切感慨以及对明朝朝廷的不满情绪。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体现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时代风貌。
此地降王款圣明,千麾万马自龙庭。
百年王会开图画,一代衣冠见典刑。
兵气晴连辽水白,路尘秋染蓟峰青。
伫看大史褒皇化,不但燕然为勒铭。
【注释】降王:指元朝的使者来明朝。青字:指降元的张弘範,他因事被贬至云南,后为明朝所杀。
【赏析】这首诗是元人汪元量在八月二日观降王入朝而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降王入朝这一事件的深切感慨以及对明朝朝廷的不满情绪。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体现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时代风貌。
解析: 蓟门秋色得消字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和情感。“秋色望中消”一句,诗人通过“秋色”这一主题,描绘出秋天的萧瑟气息和季节更迭带来的视觉变化。而“黄微伴碧寥”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与深绿交织的景致之中。 译文: 蓟门秋色得消字 秋色望中消,黄微伴碧寥。阵边窥万骑,猎处落双雕。云白初翻海,虹销半掩桥。已今添客恨,仍值雨休朝。 注释:
《蓟州观市集》赏析 《蓟州观市集》,一首出自明代诗人唐之淳之手的五言律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日市集的繁华景象。 “九陌动秋烟,千区列土廛。”首联开篇即点明了地点——蓟州的市集,秋天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店铺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这里的“千区”指的是市场区域众多,而“列土廛”则形容人们纷纷前来,各占一席之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繁忙,也暗示了市场的广阔与丰富。
舟中生日 客里逢生日,舟中况苦寒。 家人具汤饼,童子献蔬盘。 风送归心切,天长望眼宽。 唯馀亲友念,此日转无端。 译文: 在异乡度过生日,船上的天气格外寒冷。家人准备汤饼,童子献上蔬菜盘子。风吹着归家的心切,时间过得很慢。只能想念亲友,这一天变得无足轻重。 注释: 1. 客里逢生日:在异乡过过生日。客,指旅居他乡的人。逢,遇到,碰上。生日,即生日。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在外地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注释: 玉殿承恩日,秋风出塞时。 玉殿:宫殿的美称。承恩:受皇帝的恩宠。秋风吹起边疆,意味着战争即将来临。 山川开道路,书剑逐旌麾。 山峦起伏,道路纵横交错;挥舞着手中的剑和文才,追随军队前进。 文雅时贤惜,聪明圣主知。 珍惜有才华的人和时事,聪明圣明的君主明白其中的道理。 鹡鸰原上望,莫遣马行迟。 鹡鸰(jílíng)原:指边地,即今天甘肃、宁夏一带。马:指战马,也比喻将士。莫:不要。派遣: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对应的译文: 奉和松轩公子敬受鞍马鹰鹘之赐 注释:奉和,即臣下给皇帝或上级的诗歌,表示尊敬并附和其意见;松轩,指诗人住所或官邸;公子,指诗人的朋友或同僚;敬受,表示恭敬地接受;鞍马鹰鹘,指马鞍、马匹和鹰与鹘等战备用品;赐,指赐予、给予。 译文:我恭敬地接受了公子赠送的鞍子、马匹和鹰鹘等战备用品。 沙塞得风霜,王庭被宠光。 注释:沙塞,指沙漠边陲之地
注释 - 送松轩公子之大宁:这是一首送别诗,松轩公子是作者的朋友。 - 四牡去骎骎:四牡(四匹马),指的是送行的马匹,骎骎意为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 来鸿送别音:来鸿,指归巢的鸿雁,送别的意思是鸿雁在远处传来的叫声。 - 塞云低晚色:塞,这里可能指的是边疆或边关,云,天空中飘散的云彩,低表示很低,晚色,指傍晚时分的天空颜色。 - 关日下秋云:关,关口或边界的意思,日,太阳,秋云,秋天的云彩。
【注释】 1. 蟠山:指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2. 君出关:袁公子离开家乡去省亲,作者送别他回大宁。 3. 别愁多夜月:离别时看到月光,更添愁绪。 4. 诗思减秋山:秋天的山上景色萧条,诗人的诗意也随之减少。 5. 野净风烟断:野外的景色清新,风烟也断了。 6. 天清士马闲:天空晴朗,士兵们和马匹都得到了休息。 7. 庭闱开幕府:袁公子的大营门已经打开,表示袁公子已到任。 8.
【注释】 1. 汪季子:指汪元量。汪元量在南宋灭亡后,曾隐居家乡,自号水云,所以后人称他为“水云先生”,或称其为“水云先生”。2. 煮雪堂:即“煮雪轩”的别称。3. 松垆:指炉火。4. 竹烟:指煮茶时冒出的热气。5. 法自陶家:指烹茶之法出自陶隐居(陆羽)。6. 经从陆羽传:指烹茶之法经过陆羽传授。7. 寒夜渴:冬天夜晚口渴。8. 谋借剡溪船:打算到江边剡溪去借船。9. 剡溪:古水名
诗句原文: 待船两河口,沽酒夹沟边。 羁旅身如病,淹留日似年。 层冰因雪急,破浪得风偏。 京国三千里,蟾蜍两度圆。 注释解释: - 待船两河口:在两个河流汇合的地方等待船只的到来。 - 沽酒夹沟边:在夹在两条河流之间的岸边购买酒水。 - 羁旅身如病:形容旅途中身体不适,像生病一样。 - 淹留日似年:长时间停留,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像一年一样长。 - 层冰因雪急:指天气寒冷,积雪使得河面结了厚冰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一年长客旅”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每年都会作为游客在旅途中度过,强调了其常年在外的游子身份。 2. “卸马复登船” - “卸马”意味着卸下马匹,准备再次乘坐船只,表明诗人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旅行或旅程中的休息。 3. “碣石山东面,黄河水北边”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中国北方的自然景观。“碣石山”是位于河北昌黎县的一座著名山峰,“黄河水北边”则是描述黄河流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在登蓟州城楼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塞北城当蓟北门,三河流接九河源。 (“塞北城”指的是边塞以北的地方,即现在的北京地区。"蓟北门"则可能是指蓟州城的城门,因为蓟州城位于今天的北京市北部) 2. 霸图已逐秋云远,节制新添虎卫尊。 ("霸图"指野心勃勃的图谋或野心。这里的"秋云远"可能是形容霸图像秋天的云彩一样遥不可及。"虎卫"可能是指守卫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以下是逐句释义: 杳杳祠宫压翠微,团团庭树下晴晖。 杳杳:形容山高林密的样子。祠宫:庙宇。翠微:青翠的山色。团:圆形。庭树:庙前的树木。晴晖:晴朗的阳光照耀。 石幢薤叶垂秋露,画壁蛛丝织夜机。 石幢:庙前石制的牌楼。薤叶: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秋天的叶子。秋露:秋天的露珠。画壁:墙上的壁画
注释: 大宁杂诗(选自《全唐诗》):城郭迢遥雉堞危,新添四面壮威仪。日华暖映青油幕,云气时分赤羽旗。塞口古河非禹迹,冢边荒寺有唐碑。正南回望家山远,挂席三江未可期。 译文: 城郭遥远,雉堞高耸,新的城墙四围坚固。阳光照耀下的青油布帐篷显得格外醒目。云雾缭绕时,红旗在空中飘扬。塞口的古老河流不是大禹治水的地方,而旁边的荒废寺庙上却竖立着唐代的碑石。向南望去,家乡的山峦越来越远,我乘船在长江上航行
【注释】 候国公:指王侯的封爵。辽海:指辽东,今辽宁一带地区。气色:天气、气象。车尘:指车马扬起的尘土。乌鹊:传说中报喜鸟,古人以为能报吉祥。灯花:灯心草所结成的球状物,迷信者认为它能预示吉凶。款塞:向边关进贡。绝和亲:断绝和亲之约。归:归还朝廷。台阁:指朝廷。祝:祝愿。皇基:指国家的基础。亿:形容众多,万。春:春天。 【译文】 辽海上波平如镜,天空万里无云,天象晴朗,预示着国泰民安
【解析】 此诗的首两句写蓟州文庙秋祭的情景。“画戟”即戟门,古代帝王宫门前的戟门,这里借指蓟州文庙。诗人开宗明义就描写了蓟州文庙秋祭时严整肃穆的气氛。“两陛”指的是台阶的左右两边。“银河不动夜厌厌”,是说在秋夜,银河静静地悬挂在空中,天空一片漆黑。“厌厌”形容夜色沉沉,令人感到一种幽静而沉闷的氛围。后两句描写了秋祭时儒冠云集,教雨洒下,礼乐齐奏,仪仗陈列等情景。“儒冠晓逐文星集”,是说在清晨
【注释】 秋风吹角动三军,入塞声为出塞闻。 后队隔山旗面改,前驱传令马头分。 朝廷未下还师诏,幕府重书谕蜀文。 自愧身轻如野鹤,一年来往逐边云。 译文: 秋风扫过号角声响起,军队出征时号角声回荡在军营中。 后队隔山的旗帜颜色变了,前面的队伍命令传令分开。 朝廷还没有发布回师的诏书,幕府里又写了一封给蜀地的书信。 自己觉得自己像一只自由飞翔的野鹤,一年来奔波于边关和家乡之间。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