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楼压渚玻璃光,玉沙粼粼生象床。
回唐杂华结春雾,江女濯锦胭脂香。
东风夜入蒲芽紫,暖绿摇空一千里。
倚极青阑泛滟明,并刀剪得银河水。
水穷云阙露微岚,远碧斜飞十二帘。
日晚愁吹箫底月,小龙行雨过江南。
【题解】
《题高氏挹翠楼》,此诗写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时。高氏挹翠楼,位于钱塘江边,是当时杭州城内著名的胜迹,故诗人特为此楼抒怀。
【注释】
1、疏楼:高大的楼阁。
2、渚(zhǔ ):水中沙洲。
3、玻璃光:形容清澈如玻璃的光华。
4、玉沙粼粼:像玉石一般闪亮的样子。
5、象床:象牙雕的坐卧器物,这里指用象牙制作的屏风。
6、回唐杂华:唐代的繁华景象。
7、春雾:春天时空气中的雾气。
8、江女:即江中女子。
9、蒲芽紫:蒲草初生的嫩芽呈紫色。
10、暖绿:温暖而鲜明的绿色。
11、摇空:使天空晃动。
12、滟(yàn)明:波光闪烁耀眼。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13、并刀剪得银河水:比喻裁剪技艺之高妙,如同剪开天上的银河一样。
14、云阙露微岚:云雾环绕着山峦,山上的雾气飘渺。微岚,山间薄雾。
15、十二帘:十二扇屏风。帘,门户上的帷幔,也指屏风上的花纹。
16、日晚愁吹箫底月:傍晚时分,在吹箫声中看着月亮。箫,一种管乐器;底,底下的意思;吹箫底月,即在吹箫声中看着月亮。
17、小龙行雨过江南:像龙一样行走的细雨从江南流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钱塘江风景的七绝,以“题”字开头,表明了这首诗是作者为钱塘江畔的高氏挹翠楼所作的题咏。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将钱塘江畔的美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前四句描绘了高氏挹翠楼周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首句中的“疏楼”指的是高大的楼阁,它位于江边,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次句中的“玉沙粼粼生象床”,则进一步描绘了楼阁周围的景象,如同玉石般的沙洲上,有一张象床静静地摆放在那里。第三句中的“回唐杂华结春雾”,则描绘了唐代繁华的景象,春雾缭绕之中,仿佛回到了唐朝的盛世。末句中的“江女濯锦胭脂香”则描绘了江中女子们正在洗衣的场景,她们身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接下来的四句则描绘了钱塘江两岸的风景。第四句中的“东风夜入蒲芽紫”,则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情景,夜晚的蒲草上生长出紫色的嫩芽,仿佛被风儿轻轻唤醒。第五句中的“暖绿摇空一千里”,则描绘了钱塘江两岸的景色,温暖的绿色如同一条长河般流淌在天地之间。第六句中的“倚极青阑泛滟明”,则描绘了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的情景,江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犹如一片璀璨的海洋。第七句中的“并刀剪得银河水”则描绘了江水奔腾不息的景象,仿佛一把利剑划破夜空,将银河都斩断。
最后两句则以“水穷云阙露微岚,远碧斜飞十二帘”收束全诗,描绘了江水尽头的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十二扇屏风般的美丽景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钱塘江畔的美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