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辖青阳初,结车朱夏末。
绝塞饶风沙,秋声无时发。
仆本吴越士,怀归若饥渴。
况乃藜藿姿,膻食非所悦。
当庭播嘉种,日夕迟其茁。
甘雨从东来,夜气亦旁达。
勾萌既肤寸,颜色转葱郁。
朝来芼吾羹,风味不可夺。
未论五内骇,已畏匕箸竭。
津润生齿牙,精神及毛发。
道固希为珍,物有微见拔。
由来盘中飧,岂是塞上物。
从兹慰羁旅,灌溉自无阙。
博矣天地仁,永愿充采掇。

【注释】

脂辖青阳初:用青油涂饰的车轴,指代车马。

结车朱夏末:结车,即结车驾(套上车)。朱夏末,指夏季的末尾。

绝塞:边塞;塞外。

秋声:秋季的风声,指秋风。

吴越:古地区名,今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一带。

藜藿(líhè):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可食。藿,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勾萌:嫩芽。

五内骇:心惊。五内,五脏六腑。

匕箸竭:筷子、勺子等吃饭用的器物都吃完了。

津润:滋润。齿牙:牙齿。

精神:指生命力。毛发:头发。

道固希为珍,物有微见拔:道理固然珍贵,但有些事物却有细微的优点值得人们重视。

盘中飧:盘里的饭食。

慰羁旅:安慰旅途中的游子。

灌溉自无阙:自己得到灌溉滋养而不断成长。阙,短缺。

博矣天地仁:天地广大无比,充满了仁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作。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农家丰收的喜悦景象,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始食菜”,交代了时间是在收获季节,农人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接下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收后的美好景象——青油涂饰的车轴,结车驾(套上车)的朱夏未(夏末),以及边塞上那无边的风沙。这些景物既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又能唤起读者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从而激发起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深深敬意。

第三句“绝塞饶风沙”,则进一步描绘了丰收后的景象。这里的“绝塞”指的是辽阔的边疆地带,“饶风沙”则形容那里的自然环境恶劣,风沙肆虐。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农民们依然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展现出了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秋声无时发”,则进一步揭示了丰收后的宁静与和谐。秋天的风声虽然时而响起,但并不刺耳,反而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种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在为丰收后的田野欢呼雀跃,也为农民们送上了一曲欢快的赞歌。

第五句“仆本吴越士”,则点明了诗人自身的背景。他是吴越地区的一名游子,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独和无助,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第六句“怀归若饥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之情。他时刻思念着家乡,就像饥渴的人迫切地寻找水源一样。这种情感源于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牵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故乡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第七句“况乃藜藿姿”,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突显了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藜藿(líhè)是一种野菜,虽然不如蔬菜那样美味可口,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生命力。诗人将自己与藜藿相提并论,寓意着他虽然身处边塞之地,但却能从中得到滋养和力量。这种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让人深受启发。

第八句“膻食非所悦”,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食物的喜好。他不喜欢膻味的食物,因为膻味会让他感到不适。这反映出他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追求美食的态度。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他对于粗茶淡饭的清高情怀和对物质享受的淡然处之。

第九句“当庭播嘉种”,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和播种的场景。他们站在庭院中,将珍贵的种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地上,期待着丰收的到来。这种场景不仅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第十句“日夕迟其茁”,“茁”字用得很贴切,它形象地描述了种子从播种到发芽的过程。这个词语既传达了时间的推移,又体现了生命的力量。随着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那些珍贵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开始茁壮成长。这一过程不仅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美好。

第十一、十二两句“甘雨从东来,夜气亦旁达”,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甘雨(甜雨)从东方而来,滋润着大地万物;夜晚的微风也带来了一丝凉意,让农作物更加茁壮成长。这些自然景观的变化不仅增添了诗作的美感,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

第十三句“勾萌既肤寸”、“颜色转葱郁”,则具体描绘了庄稼的成长过程及其变化。勾萌(嫩芽)已经长到了一寸左右,它们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翠绿。这一变化不仅展示了庄稼生长的速度和规模,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第十四句“朝来芼吾羹”,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农夫烹煮庄稼的情景。他们在清晨挑选出最鲜嫩的庄稼,将其放入锅中煮熟。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对庄稼的尊重和爱护。

第十五句“风味不可夺”,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无论是甘雨的滋润、夜气的凉爽,还是勾萌的颜色和味道,都无法夺走农夫对庄稼的喜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去呵护这片土地和作物,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十六句“未论五内骇,已畏匕箸竭”,则是对前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虽然农夫们可能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和挑战,但他们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对生活的敬畏和恐惧。这种敬畏和恐惧源自于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第十七、十八两句“津润生齿牙,精神及毛发”,则是对农夫们健康状况的描述。他们的牙齿因为咀嚼各种食物而变得坚韧有力,身体因此变得更加健康强壮。这种状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十九句“道固希为珍,物有微见拔”,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虽然大道至简、质朴无华,但在某些时刻却显得格外珍贵。同样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微不足道甚至被忽视,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既是一种谦逊的表现也是一种深刻的智慧。

第二十、二十一句“由来盘中飧,岂是塞上物”,则进一步强调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价值和重要性。盘中飧(盘里的饭食)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饭菜,更是农民辛勤劳动的象征和回报。它代表了农民们对自然的尊重、对劳动的付出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念。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也符合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