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学士隐墙东,丛菊萧萧卷幔中。
开径自须同蒋诩,著书元不愧杨雄。
分畦粳稻清溪注,对户峰峦翠霭通。
未许栖迟三亩宅,还应密勿五云宫。
碧山学士隐墙东,丛菊萧萧卷幔中。
开径自须同蒋诩,著书元不愧杨雄。
分畦粳稻清溪注,对户峰峦翠霭通。
未许栖迟三亩宅,还应密勿五云宫。
注释与赏析:
- 诗人简介:唐顺之,明代著名学者和官员,以诗文见长,官至兵部主事、吏部稽勋等职。
- 诗题解读:“咏崔后渠书屋”,意指诗人在描述崔后的书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景象。
- 首联释义:“碧山学士隐墙东”,描述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学士,他的居所位于东边,四周被青山环绕。这里的“碧山”可能指的是附近的山脉,而“学士”则是指文人雅士。
- 颔联解析:“丛菊萧萧卷幔中”,描绘了秋天里菊花盛开的景象,其花语为长寿,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卷幔”可能指的是打开或卷起门帘,用以引入更多的自然光线。
- 颈联描写:“开径自须同蒋诩,著书元不愧杨雄”,通过提及东汉名臣蒋诩的简朴生活和他所著《新论》的成就,强调了学者应追求学问而非奢华的生活,同时体现了诗人自身的志向。
- 尾联寄托:“分畦粳稻清溪注,对户峰峦翠霭通”,表达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像古诗中的隐者一样,拥有一方清净之地,享受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 主题升华: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画卷,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这首诗是唐顺之在描述其书房以及周边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