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别馆切清虚,诏赐绨缃出石渠。
秘典自惊坟索上,祥光遥映壁奎余。
檐前鸟下疑翻字,草际萤来为照书。
借问邺侯三万卷,何如今日沐恩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题张学士仰宸楼》。下面逐句解读并附上赏析。
- 瀛洲别馆切清虚,诏赐绨缃出石渠。
- 瀛洲别馆:指的是位于瀛洲的别墅,别馆通常用于文人雅集之地。
- 切清虚:形容环境清幽,与世隔绝。
- 诏赐:皇帝的命令或恩赐。
- 绨缃: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指诏书或书籍。
- 石渠:古代皇宫中藏书的地方,这里比喻珍贵的书籍。
- 秘典自惊坟索上,祥光遥映壁奎余。
- 秘典:珍贵的书籍,如《尚书》、《周易》等。
- 坟索上:意指书籍的内容深邃,难以理解。
- 祥光:吉祥的光芒,这里比喻书中的智慧或启示。
- 壁奎余:壁奎,指墙壁上的壁画,余,留下的痕迹。这里比喻书中的教诲对人的影响深远。
- 檐前鸟下疑翻字,草际萤来为照书。
- 檐前鸟下:形容鸟儿在檐前飞翔的情景,好像在模仿诗句中的“翻字”。
- 草际萤来:形容萤火虫在草地上飞舞,仿佛在照亮书页。
- 为照书:强调了夜晚读书的情景,萤火虫的光为读书提供了便利。
- 借问邺侯三万卷,何如今日沐恩殊。
- 邺侯:指历史上有名的藏书家、文学家阮瑀,他曾有大量藏书。
- 三万卷:形容藏书的数量之多。
- 今日沐恩殊:表示今天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恩赐和照顾。
- 沐恩殊:沐浴恩惠,得到特别的恩宠。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张学士仰宸楼的诗,通过描写楼内的书籍和窗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学问和知识的崇敬之情。首联描绘了瀛洲别馆的清幽和珍贵的书籍;颔联表达了对书中智慧和启示的惊叹;颈联则描绘了夜晚读书的情景,以及萤火虫对书页的照亮;尾联则是反问邺侯拥有的三万卷书籍,与自己今时的恩宠相比,表达了对知识与学习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学问的热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