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老已知无用,一遇时艰见术精。
淬就戈矛皆吐火,幻成狮象总疑兵。
空中堕语人无迹,地底藏雷贼不惊。
战胜何心邀重赏,由来只欲赌声名。
屠龙老已经知道他没有什么用处,一次遇到国家困难时,他的本领就显露出来。
磨好的戈矛都像吐火的,幻化出来的狮子象都像是兵。
空中坠落的话没有人能追上,地下藏匿的雷声贼人不害怕。
战胜敌人有何必心去邀赏,历来只希望赢得声名。
【注释】:屠龙老:指屠龙之技无用武之地的人。术精:指本领高强。淬(cuì):《说文》:“以火炙物也。”《汉书·韩安国传》:“夫受刃者,必含血而入焉,奚其不自裁!”注:“言人中伤流血,则必欲自割耳,况刃乎!”“淬”与“淬”义同。落(luò):坠落,这里指落下的话没有踪影。堕语:掉下的话。地底藏雷:传说中埋藏在地上的雷。“雷”,通“鞹”。鞹,用皮革、兽皮等裹垫车轮。地底藏雷,即埋藏在地下。贼不惊:贼寇见了不害怕。贼,强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子产曰:‘吾先君新邑于此,一见子之属,而后视大夫之光焉,犹在。岂以敝邑之为?”杜预注:“子产谓盗发我城,而见吾之族,乃知是君之家也。”《后汉书·冯异传》:“贼闻风惧怖,夜遁。”李贤注:“言贼闻吾兵至,恐怖而逃。”
赏析:
首联:诗人借屠龙之人的典故,表达了一个观点——当一个国家或民族遇到危机的时候,只有那些本领高强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而不是那些无所作为的人。这是对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的一种警示,也是对那些只会坐而论道、不能解决问题的人的一种批判。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待。
颔联:诗人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屠龙之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高超武艺。这里的“吐火”和“疑兵”都是形容屠龙之人的武艺高超,能够将寻常之物变成武器,使得敌人心生畏惧。同时,这两句诗也暗含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是一种力量的较量,而不仅仅是武力的展示。
颈联:诗人用“空中堕语人无迹,地底藏雷贼不惊”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场景——屠龙之人的言语在空中落下,却没有留下痕迹;地下的雷声却让敌人感到惊恐。这两句诗既富有诗意,又寓意深远。它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和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追求和期待。
尾联:诗人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战胜敌人的态度。他认为战胜敌人并不值得追求赏赐,因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名声和声望。这也是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一种赞美和推崇。
整首诗通过屠龙之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