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砚席辱周旋,义理蚕丝每共研。
颖悟最居德祖后,声名愧出照邻前。
身同槁木甘吾隐,赋就凌云羡尔贤。
莫道孙弘曾不遇,汉庭推毂在兹年。

《送冯子声赴试》是唐代诗人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分析:

  1. 与君砚席辱周旋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砚席是文人墨客常用的文房四宝之一,意味着诗人与友人共同研习学问,相互切磋。“辱”字则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尊重和重视,他们之间不仅是朋友,更是彼此学习、互相帮助的对象。
  1. 义理蚕丝每共研
  • “义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而“蚕丝”则象征着细致入微、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深入研究这些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的场景,通过共同的努力和探索,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
  1. 颖悟最居德祖后
  • 这里的“德祖”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贤人或楷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敬佩之情。他认为在智慧和才华方面,自己不如这位友人,但他愿意在学术和道德上成为对方的榜样,这是对友谊的最高赞扬和珍视。
  1. 声名愧出照邻前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谦逊和自省。他虽然认为自己的名声不如友人,但同时也认为这种差距是合理的。诗人希望通过与友人的交往,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达到与友人相匹敌甚至超越的境界。
  1. 身同槁木甘吾隐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槁木”指的是枯木,比喻心境淡泊、超脱尘世。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愿意远离世俗繁华,寻找一片宁静的土地来度过余生。这是一种对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1. 赋就凌云羡尔贤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诗人认为友人的才华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仿佛能够凌驾于云端之上。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也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激。
  1. 莫道孙弘曾不遇
  • 这句诗引用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孙弘的故事。孙弘曾经因为被埋没而遭遇挫折,但最终因才华出众而被重用。诗人用这句话来鼓励友人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这也是对诗人自己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精神的一种激励。
  1. 汉庭推毂在兹年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汉庭”指的是汉朝的朝廷,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希望自己和友人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得到朝廷的推荐和支持。这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对才智的钦佩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示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和奋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