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注释】两峰:指洞庭湖中的青草湖和白石湖。扁舟:小舟。苍茫:模糊不清。接:连接。空翠:淡青色的山色,这里指洞庭山上。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第三句以“人未还”作结,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曲折婉转、含蓄蕴藉。全诗意境幽雅高远,语言清新俊逸。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注释】两峰:指洞庭湖中的青草湖和白石湖。扁舟:小舟。苍茫:模糊不清。接:连接。空翠:淡青色的山色,这里指洞庭山上。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第三句以“人未还”作结,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曲折婉转、含蓄蕴藉。全诗意境幽雅高远,语言清新俊逸。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方面进行分析作答。“连天芳草青,极浦独扬舲”,首句写远望所见之景,以芳草连天起兴,写出旅途中的孤寂、愁闷之情。第二句写舟中所见,“扬舲”是扬帆的意思,“归雁”指北飞的大雁,诗人在船头看见归雁,联想到自己此时离家万里,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里。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落”字点出归雁停歇的位置
《送杜于皇归郢》:分手金陵道,相逢倍黯然。莺啼杨柳岸,人在木兰船。客路三千里,征衣十二年。计程归夏口,明月两回圆。} 诗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释义 - 分手金陵道:在南京(金陵)的路途中与某人作别,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 相逢倍黯然:分别后再次相遇,心情更加沉重,因为分离的痛苦已经让人心伤。 - 莺啼杨柳岸:春日里,黄莺儿在杨柳岸边啼叫,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注释】 杨柳怨:柳树在春风中,枝条轻摆,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大堤:堤坝。 烟雨:指春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莺花:即莺飞和花飞,春天的景色。 自伤:自己伤心。 一江春色半垂杨:一条江上,一半被垂杨覆盖。 啼鸟皆牵恨:啼鸣的鸟也牵动了人们的愁恨。 征人:远行的人。 【赏析】 《杨柳怨》是北宋文学家晏殊的诗作。此诗写春日江边的杨柳,借物寄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几番薄幸:多次被薄情的男子抛弃。 无限伤心景:无限的伤心景象,形容心情十分悲伤。 眉前事:指与爱人离别时的情景。 心头病:指内心的痛苦。 残灯余一点:残灯的余光映照出一点微弱的光芒。 却把罗衣整:整理好衣服准备出门。 窗棂外:窗外。 一枝带雨梨花影:形容雨中梨花的影子。 独步东风静:独自在东风中漫步。 访当时花径:去以前曾经走过的花径。 寒悄悄:寒冷清冷的样子。 花光净
诗词原文: 忆王孙 珠帘斜卷翠鬟垂。 晓月重楼人未归。 细按红牙懒画眉。 影徘徊。 一种春风几样吹。 译文: 珠帘微微下垂着,翠绿的发髻轻轻垂下。 清晨的月亮照亮了高楼,但那人还没回来。 轻轻地抚摸着红木梳子,懒得去画眉。 她的倩影在月光下来回徘徊。 春风中传来了不同的花香。 注释: - 珠帘:指女子家的门帘,常用来代表女性住所。 - 翠鬟:指的是女子的头发,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秀丽与娇美。
鱼游春水 春暮 春天的水面上,鱼儿在悠闲地游弋,仿佛忘记了春天的离去。 离愁心上住。 我的心情如同这离愁,深深地停留在了春日的黄昏。 卷尽重帘推不去。 我推开重重的门帘,却无法驱散心中的离愁。 帘前青草,又送一番愁句。 门前的青草,又带来了新的愁绪。 凤楼人远箫如梦,鸳枕诗成机不语。 远在凤凰楼上的人,如同梦境般遥远;枕边的诗篇已经完成,却无人倾听。 两地相思,半林烟树。
大哀赋 明末文学家夏完淳长篇叙事抒情赋 1. 若夫龙种困而被奴,凤仪降而为婢 - 描述龙种与凤凰遭遇不幸,被迫成为奴隶或婢女。 2. 逐燕支而上驰,抱琵琶而北去 - 描绘燕子和琵琶等艺术载体随同北方军队征战的情景。 3. 黑山之月年年,青冢之花岁岁 - 指代北方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每年不变的战争和凋零的花。 4. 室处有荼毒之淫,趸发有髡髵之累 - 表达家庭暴力与社会压迫下的苦难及精神折磨。 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大哀赋 - 粤以乙酉之年,壬午之月:这里指的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是诗中表达作者情感背景的重要年份。“粤”是古代对广东一带的称呼,“乙酉”和“壬午”则分别指农历的年份。 - 玉鼎再亏:玉鼎指的是皇帝的御器,这里指朝廷或国家的权威再次受损。 - 金陵不复:金陵是指南京,这里指唐朝国都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陷后,首都长安不再存在。
诗句翻译 1 然兵由弱积,政以贿崇。 - 军队因政治腐败而日渐衰弱;政权因贿赂而逐渐强大。 2. 敝箄不能止宣房之决,勺水不足熄骊山之红! - 用破旧的竹筛无法阻止宣房的决堤泛滥,用一勺水不足以熄灭骊山的熊熊大火。 3. 见伊川之披发,鸣天山而挂弓,笳鼓震于辽阳,旌旗明于塞上;问九鼎之重轻,窥三川之保障,嘶风则苜蓿千群,卧野则騊駼万帐,定远非万里之侯,骠姚无百战之将。 -
《大哀赋》是明代文学家夏完淳所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抒情大赋,与庾信的《哀江南赋》并称为“双峰”。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国屯家难:指国家面临困难和危机,家庭同样承受压力。 2. 先子云亡:意味着夏完淳的父亲早逝,他因此失去了一位亲人。 3. 访彭咸于药室:彭咸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处表示在困难时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4. 从墨允于首阳:墨允指的是墨子,首阳则是指西周初年的伯夷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登临泽国半荆榛” - 关键词: 登临、泽国、荆榛 - 注释: 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被荆棘丛生覆盖的大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荒凉景象的感受和内心的忧郁。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荒废的场景来反映社会现状,表达出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忧虑。 2. “战伐年年鬼哭新” - 关键词: 战伐、鬼哭 - 注释: 战争和讨伐不断,每年都有新的牺牲者在哀嚎
【注释】 《三子合稿》:指三国时魏国的钟繇、王粲和陈琳。钟繇善书、王粲善赋、陈琳善诗,合为《三子合稿》。 十五成童:十五岁就已成年。成童,指成年后。 先世:祖先或前代的人。高轩:指显贵的车乘。 庾徐:指东晋诗人庾信和唐代诗人徐凝。 苏李:即苏武(字子卿)和李陵(字少卿)。两人都是汉末人,曾以兄弟自居,互相赠答诗章,故后世称之为“苏李”。 雁行:大雁飞行排列的行列。南北:方位词,指北方或南方
鱼服:比喻像鱼儿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指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在战场上发誓要杀敌报国,饮下敌人的头颅。 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用莲花剑和柳叶衣作比喻,形容自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愧同舟:以励志勤奋、奋力拼搏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同时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惭愧和不安。 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逢花却忆故园梅” - 关键词: 故园(家乡),梅(梅花) - 注释: “故园”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这句诗表达了尽管身处他乡,但心中仍怀揣着对故乡的回忆。 - 赏析: 此句透露出诗人虽身在异乡,但仍心系故土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思乡之情。 2. “雪掩寒山径不开” - 关键词: 雪(冬天的景色),寒山(冷清的山),径(小路) - 注释:
【注释】 咏:吟咏。吏:官吏。杂感:杂感诗。黄金台:指战国时燕昭王在台上陈列歌舞美女招揽贤才的故事。大荒:荒废之地,这里借代边远荒僻之地。凭吊:凭吊英烈,凭吊先人的业绩。兴亡:兴衰更替。二昭王:春秋时楚庄王、陈灵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感诗作,作者以“咏史”为题,通过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凭吊
诗名:《送客金陵二首·其一》 山光无限水悠悠,古苑花明月满楼。 送君马上休回首,玉笛三声一叶秋。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山峦连绵,河水缓缓流淌,古老的园林中,花儿盛开,月光洒满了高楼。送别的朋友在马背上不要回头,笛声悠扬,秋风送走了一片片落叶。 赏析:第一句通过“山光”和“水悠悠”构建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