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
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
雁行南北夸新贵,鹢首西东忆故园。
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
【注释】
《三子合稿》:指三国时魏国的钟繇、王粲和陈琳。钟繇善书、王粲善赋、陈琳善诗,合为《三子合稿》。
十五成童:十五岁就已成年。成童,指成年后。
先世:祖先或前代的人。高轩:指显贵的车乘。
庾徐:指东晋诗人庾信和唐代诗人徐凝。
苏李:即苏武(字子卿)和李陵(字少卿)。两人都是汉末人,曾以兄弟自居,互相赠答诗章,故后世称之为“苏李”。
雁行:大雁飞行排列的行列。南北:方位词,指北方或南方。夸新贵:夸耀自己新近显达。鹢首(yì shǒu)西东:比喻怀念故乡。鹢首,指鹢鸟头部。西东:指南北。
独有:只有。墙头:墙壁上。怜宋玉:同情宋玉。宋玉在屈原之后,常被比作“穷愁失路之人”,因此后人有“悲宋玉之楚”的说法。九辩:指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中的一篇长篇抒情散文,又名《惜诵》,共二十三篇。吊湘沅:指悼念湘水和沅江。湘水和沅水都发源于湖南,湘水流经衡山、湘阴等地,沅水经过芷江等处,两水汇合后称为洞庭湖。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友谊之作。诗人通过咏叹《三子合稿》来表达对朋友间友情的赞美和颂扬。
首句写钟繇少年时已能解文辞,并得到先人的赞许;王粲少年时也善于作赋,其文才与钟繇不相上下;陈琳少年时也能作文,才华出众,所以三人同为年少成名。接着两句赞颂他们三人的文才和志趣,钟、王、陈都是建安七子的杰出人物。这两句诗中用“托高轩”形容他们三人的出身高贵,用“同千古”来形容他们的志向远大。
三、四两句进一步赞扬了他们三人的友情。庾信、徐凝是当时两位有名的文人,而陈琳与他们又是好友,所以称“同高轩”。苏武、李陵也是两位著名的文人,他们之间也有很深的交往,所以又称为“结友”。这里诗人把这两位文人的事迹联系起来,说明他们三人之间的友谊深厚。
五、六句写三位文人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受到人们的称赞。大雁飞行排列的行列,南北方向都有,都夸耀自己新近显达。鹢鸟头部朝南或朝北,都怀念自己的故乡。只有墙上的宋玉,没有听到他的《九辩》来哀悼湘水和沅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们友情的赞美与歌颂。诗人通过对三位文人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热爱之情,以及他们在文学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诗人还通过咏叹这些文人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