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啼不足,今年天旱无粟。何处衔来哺,母饥母饥,母饥忍否,看看月沉杨柳。
【注释】乌夜啼:古代民歌。衔来:衔着东西来,比喻从他处拿来的东西。母饥:指母亲饥饿。忍:忍受,忍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家苦难生活的诗。诗人在天旱无粮、母亲挨饿的情况下,用乌夜啼的曲调,写出了母亲的哀怨和无奈,抒发了对农民的同情。诗中“月沉杨柳”,暗喻黎明即将来临,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乌夜啼,啼不足,今年天旱无粟。何处衔来哺,母饥母饥,母饥忍否,看看月沉杨柳。
【注释】乌夜啼:古代民歌。衔来:衔着东西来,比喻从他处拿来的东西。母饥:指母亲饥饿。忍:忍受,忍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家苦难生活的诗。诗人在天旱无粮、母亲挨饿的情况下,用乌夜啼的曲调,写出了母亲的哀怨和无奈,抒发了对农民的同情。诗中“月沉杨柳”,暗喻黎明即将来临,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注释】: (1)《易水歌》: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临行前在易水边送别好友高渐离,作《易水歌》。 (2)华三:作者的朋友。 (3)南:指南方。 【译文】: 我弹起宝剑唱什么?秋风满船挂帆归。 艰难为客已倦人,惨淡相随感可怜。 世路如同浮云外,乡心犹似落日前。 西风吹过易水边,因之而泪洒如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方送别朋友的诗作。首句“弹铗”二字,点明送别的场景和心境
诗句释义 1 浮名:虚名,没有实际价值的名声。 2. 那足恋:不值得留恋。 3. 风雨问归途:风雨交加时询问自己的归路,形容在外漂泊的艰辛。 4. 客泪三年尽:指在异乡度过的三年中流下了许多泪水。 5. 乡心一雁徂:乡愁随着大雁南飞而愈发强烈。 6. 衣将裁薜荔:打算用薜荔皮做衣服。 7. 帆欲挂蘼芜:打算用蘼芜(一种植物)来做船帆。 8. 明镜刀头夜:夜晚的镜子上因刀光反射而映出锋利的刀影。
顾光禄管山人轩窗坐月分得生字 冬夜月仍满,入林疏影横。 霜清薜荔色,雁度关山情。 对酒兴难尽,披裘寒更生。 故园丛菊在,寂寂照残英。 注释: 1. 顾光禄:这里指顾光,可能是指顾况或顾光禄,一位唐朝诗人。 2. 管山人:这里指管领山林的人,可能是顾况的自谦之称。 3. 轩窗:窗户。 4. 生字:可能是顾况当时所写诗的题目。 5. 冬夜月仍满:冬天的夜晚月光仍然明亮。 6. 入林疏影横
【注释】 西南:指送别之地。黄清父:人名,生平不详。 汉月行行远:指明月在天空中运行。 蛮风一一新:指南方的风吹拂着你。 雨凉鸿雁晚:指雨水让鸿雁感到凉爽。 花暖碧鸡春:指花儿温暖了碧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春天的气息。 王阳驭:即王羲之的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西南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全诗四句一联,每句七字,押韵平仄协调。第一联起得苍劲,第二联写景如画,第三联写情如真
注释: 行人岁暮返,而汝独孤征。 行人在岁末返回家乡,而你独自在外漂泊。 总惯无家别,非轻作客情。 习惯了没有家的感觉,并不轻视做客的心情。 层冰岐路仄,落月大堤平。 路上有层层的冰,大堤上月光明亮。 莫上高楼宿,应多哀雁声。 不要登上高楼住宿,因为会有多声哀伤的雁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年末回家时所经历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行者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旅途艰辛的感慨。
注释: 1. 彗经旬不灭:彗星经过,十天仍然没有消失。 2. 十月彗星见:十月出现彗星。 3. 亘旬光丈馀:经过的时间长达十天,光芒有丈把长。 4. 银河不用扫:不必用扫帚去清扫银河。 5. 天意欲何如:天意将会怎样呢? 6. 避殿君王诏:为了躲避宫殿,君王下达了诏令。 7. 登台太史书:登上台阶向太史报告。 8. 杞人忧国泪:像杞国人担心国家的灭亡而哭泣一样。 9. 占夜几踌躇:占卜夜晚的吉凶
【注释】 又得潮:指又逢大潮,潮水涌动。 岁序:一年中的节气。此处指年景。 何磅礴:气势多么盛大。 宦情:公务之情。 寂寥:冷落、寂寞。 相逢:相遇。不醉饮:没有畅饮。 其奈:奈何。此良宵:这美好的夜晚。 夜筑当风壮:夜晚在风中修筑城墙。 春灯带月骄:春天的灯光照耀着月亮。 乡心与羁思,同入大江潮:家乡的心和羁旅的思念,都汇入了长江的大潮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中怀人、寄家思归的小诗
【注释】管山人:即管格。临清:今属山东。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劝慰。 首句“客久复行役”,意思是朋友你在外作客已很长时间了,又要出发远行,去干一些劳碌的事。“将因慰所亲”,意思是你要去安慰一下你的亲戚们。“燕齐俱异路”两句,是说你现在要到北方去,与南方的亲人相隔千里;而你又将要去南方,与北方的亲友又相隔千里,所以你现在要出发远行了。“冰雪未归人”一句中的“冰雪”二字
【注释】 相逢:相遇,相见。春正中:春意盎然的时候。为客几春风:在客人身边度过多少个春天?几:几个,多少。 细雨飞觞白:细雨纷纷,酒杯飞溅着白色的酒花。 秾(nóng)花落烬红:繁茂的花落了,只剩下红色的花瓣。秾:繁盛,盛大的样子。烬:灰烬,燃烧后剩下的余烬。 世情吾自厌:世俗的情感我讨厌。 狂态尔谁同:狂放不羁的神态又有谁能和我一样呢? 不见芳菲色:看不到春天的芳菲色彩。芳菲色
【注释】 郎官:即郎,指郎官。新出宰:刚刚出任地方官。早晚:不久。下:到。滹沱:古水名,今滹沱河。古渡层冰壮:指冬天的冰层坚固厚实。荒城:指荒凉的城市。积雪:积着雪。君才元慷慨:你的才能很高远。民歌:百姓的歌谣。预想:预料、希望。鸣琴暇:闲暇时弹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友人赴任交河的情景。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是“新出宰”,即刚出仕为地方官不久。次句点明送别之地是滹沱河上
【注释】: 1. 乌夜啼:即《乌夜啼·秋雨梧桐叶落》,唐代诗人李煜所作,描写了作者在秋天夜晚听到乌鸦悲鸣而引发的情感。 2. 霜乌哑哑啼:霜乌,即秋天的乌鸦,声音低沉哀婉,形容乌鸦叫声凄切。 3. 一何声之悲:何,为什么;声,声音;之,结构助词,表示原因;悲,悲伤。 4. 帐心华烛交玉辉:帐心,指帐篷内的帷幕。华烛,指华丽的蜡烛。交玉辉,指蜡烛的光芒如玉一般晶莹剔透。 5. 拥衾絮语吾知谁:拥衾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念奴娇·过红梅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乌夜啼 其一 十三夜 注释: - “乌夜啼”:一种古体诗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景或表达某种情感。 - “其一”:表明这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 “十三夜”:可能是指作者在十三日夜晚所经历的事情或所见之景。 译文: 在寂静无声的夜晚,我独自漫步于水边。 门扉紧闭,重重的院落显得格外安静。 海棠花在晚风中摇曳
【注释】 乌夜啼 其二 十三夜: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作的,当时他正在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中年一种情牵:指年近四十的人,心中充满了某种感情。 病恹恹:形容身体虚弱,没有精力。 欲借旧家楼阁、欣当年:意欲借助旧时楼阁的景色来怀念过去的时光。 黄庭卷:指道家修炼的黄庭内景经。 丹炉畔:指炼丹炉旁。 学飞仙:指学习道教中炼丹成仙的方法。 留得一丝儿恨、未生天
《乌夜啼·秋阴时晴现》 惊乌啼霜头夜白,空翠海绡如不隔。 机中锦字织未成,寒入兰堂一镫碧。 呜呜叩阁催望郎,思泪滴石春苔黄。 残星离离掩闺卧,罢瑟虚衾听鸿过。 注释: 1. 惊乌啼霜头夜白 - 形容鸟叫声在夜晚显得特别凄凉。 2. 空翠海绡如不隔 - 形容景色如同海中的丝绸一样透明,仿佛隔着一层。 3. 机中锦字织未成 - 指女子在家中织着锦字信。 4. 寒入兰堂一镫碧 -
乌夜啼 宫鸦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乌鸦在夜晚飞行的场景,它的叫声和飞翔的动作都被细致地描绘了出来。 飞飞日在昭阳。 这首诗中,“昭阳”一词被用来表示太阳落下的方向,象征着夜晚的来临。而“飞飞”则形容乌鸦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恁颠狂。 这里的“恁”是古汉语中的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诗人用“恁”来指代那只乌鸦。而“颠狂”则形容乌鸦飞翔时的状态,仿佛不受束缚,自由自在
乌夜啼 八尺龙须方锦,几重凤尾香罗。 蕉云一枕新凉展,昨夜小窗多。 歌力最宜酒殢,睡香还比花和。 无端梦见年时事,红晕上梨涡。 注释: - 八尺龙须方锦,几重凤尾香罗:用龙须和凤尾来形容华丽的布料,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织物画面。 - 蕉云一枕新凉展:以蕉叶比喻枕头,形容枕头上布满了新绿的叶子,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 昨夜小窗多:昨晚在小窗户下度过了很多时间。 - 歌力最宜酒殢,睡香还比花和
诗句释义如下: > 碧梧坠露惊秋早,罗帏辗转愁难晓。 > 乳乌啼断井栏西,闺中一夜青丝老。 > 只可闺中伴我愁,乌啼切莫向边州。 > 卢龙碛里征人在,多恐闻时也白头。 译文: > 清晨,碧绿的梧桐叶上滴着露水,秋天的气息已经早早地袭来,而我却辗转难眠,沉浸在无尽的忧愁之中。 > 夜深人静时,乌鸦的叫声断断续续传来,仿佛在井栏旁边徘徊,让人不禁想起闺中的夜晚,一夜之间
【注释】 萧萧:落叶纷纷。落木:指秋天的树。江空:指江水空空如也,没有水波。惊寒:受惊吓而感到寒冷。欲栖鸿:欲高飞的鸿雁。倚:凭、靠。篷:船篷。今夜,满楼。清景:美好的景色。与谁同:与谁分享这美景呢? 【赏析】 《乌夜啼·近重阳》是北宋词人苏轼所写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上片写月明之夜,江边孤鸿欲飞,却因寒气袭人而不敢起飞;下片则以“人不寐”三字为转折,写出了词人在孤独中的愁闷。
注释 梁燕双栖梦稳,钗虫斜缀釭明。花阴寂寂金铃语,罗袜湿无声。 今夕偏磨好事,教人无奈多情。画桥明日垂杨柳,丝雨绿愁莺。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上阕描绘的是一幅夜深人静时,一对梁燕双双栖息在屋檐下,而屋内则点着一盏灯,灯光照在她们身上,映出两人的影子。梁燕的叫声,像是在向对方诉说着自己的心事。下阕则是写女子今夜的心情,她偏要挑灯夜话,让男子无法忍受她的多情。最后一句,则以画桥、垂杨柳
【注释】 夜阑人静,楼中歌声悠扬,人们欢歌起舞。但不要问当头星斗如何,只应欣赏眼前的欢乐。 钟漏尽了,薰炉的烟也吹完了,露珠还多。无可奈何地追随那簇飞蛾,它们在烛光下飞舞。 【赏析】 此词为作者自度曲,写歌舞升平、通宵达旦的盛况。上片先写高楼之上的热闹场面,笙歌缭绕,人们欢歌跳舞;接着点出不要询问天上星星月亮如何,要只顾眼前欢乐;最后以“钟漏尽”三字作结,表明时间已晚。全篇以“欢”字贯穿
西湖杨柳枝词 江南十月早寒催,杨柳千条叶半摧。闲杀六桥堤上路,月明不见踏歌来。 译文: 江南的十月早寒催促着,柳树千万条叶子已半凋零。六桥路上无人声笑语,月光明亮却见不到人踏歌而归。 赏析: 这首《西湖杨柳枝词》描绘了江南初冬的景象,十月的寒意催促着柳树早早地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杨柳的凋零和夜晚的寂静,表现了一种萧瑟的意境
注释:湖边有许多古老的寺庙,都是游人捐资修建的。傍晚的时候,西山上的钟磬声音传来,随风飘荡到湖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边上古寺的景象和游人们捐资修建寺庙的情景。诗中通过“湖边无数古禅林,尽是游人与布金”一句,展现了西湖岸边众多古老寺庙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游人们在这些寺庙中捐资建庙的行为。诗中的“日晚西山钟磬发,随风远近到湖心。”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西山上传出悠扬的钟磬声
西湖杨柳枝词 西湖十月暖风吹,游客乘船醉不辞。日落波停山掩黛,却怜西子罢妆时。 西湖的景色在十月的暖风中显得格外迷人,游客们纷纷乘着游船,沉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笑容映衬出湖面的粼光,让人不禁陶醉其中,不愿离去。夕阳西下,湖水渐渐平静下来,远处的山色隐约可见,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慢慢展开。而此时最令人怜惜的,莫过于那位美丽的西施女,她卸下了妆容,静静地坐在湖畔
长安道,长安道上有行人 五侯七贵纷相过,黄金绾印青丝緺。 长安道,长安道上行人少,满眼风波平地来,对面山川尚心好。 人来人去不相知,骋智争名无尽期。 可怜头白不醒悟,只说天西蜀道危。 注释: - 长安道:指的是通往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的大道。 - 五侯七贵纷相过:意思是说,有很多显贵人物络绎不绝地经过这里。 - 黄金绾印青丝緺:用黄金和青丝做成的印章和绶带来表示身份地位。 - 长安道
【注释】滁阳:今属安徽省。滁水即滁河,发源于滁州市南郊的九华山西南麓,经滁州城南注入长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描绘了诗人离开滁州时所见景物,抒发了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首二句写景:夕阳西下,诗人骑马出城,万蜂随落日向西飞去;接着写自己骑马离去的情景,涧中流水潺潺,倒映着自己的身影,松荫散开马足的痕迹。第三四句写近景:县崖青翠欲滴,春草绿浪无边无际。最后两句抒发感情:滁州虽美
【注释】 固节旗亭:即旗亭,为酒家。固节,指以酒会友、畅饮不辞之意。 销魂地:极尽消魂之处。 布衣交:贫贱之交。 尊酒:指酒器。尊,古代盛酒用的器物。 骊歌:指《阳关三叠》。 因君怀旧侣:因为您的缘故而怀念旧时的朋友。 落落:孤独的样子。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79年)春,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朋友即将离去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句“自古销魂地”,开篇点明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