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西出昆仑东到海,直走更无坚壁。喷薄三门,奔腾积石,浪卷巴山雪。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
亲随大驾南巡,龙舟凤舸,白日中流发。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俯仰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
【解析】
“大江东去扈跸渡河日,进呈御览”的意思是:大江向东流去,皇帝驾临渡口的那天,我把这首诗献给皇上。这两句是第一层,交代背景和写作目的。
第二层“九曲黄河,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意思是:蜿蜒曲折的黄河,原来是天上的银河,又怎么会是人间的东西呢?这一句是写黄河之水的源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然后向东南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天上的银河,突出黄河之水之源远流长。
第三层“西出昆仑东到海,直走更无坚壁。”意思是:从西边流出,经过昆仑山脉,一直向东流入大海,它没有遇到任何阻挡。昆仑山位于中国西部,横贯新疆中部,东西绵延700多千米,宽达200千米以上。昆仑山主峰为玉珠峰,海拔7719米,是世界上有名的高峰之一。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一条巨龙,突出黄河之水之长。
第四层“喷薄三门,奔腾积石,浪卷巴山雪。”意思是:黄河像一股股泉水从三门峡喷涌而出,奔腾不息的河水冲刷着积石山,浪花飞卷着巴山的雪花。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三条巨龙,突出黄河之水之大。
第五层“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意思是:长江千里流淌,天下两大河流都是伟大的英雄豪杰。这里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长江比作两条巨龙,突出长江之长。
第六层“亲随大驾南巡,龙舟凤舸,白日中流发。”意思是:有幸跟随皇帝南下巡视,乘坐龙舟与凤舸,乘风破浪前进。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龙舟与凤舸比作人,突出龙舟凤舸之壮观。
第七层“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意思是:两岸旌旗招展,铁骑如云,水面上的船夫甲光闪烁,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这里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龙舟凤舸上甲士们威武雄壮的形象。
第八层“俯仰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意思是:放眼望去,中原辽阔,仰望泰山,仿佛一根青丝般细长。这里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将泰山喻为人的头发,突出泰山之高耸入云。
第九层“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意思是:这是一件壮观盛大的事情,发生在已经过去的嘉靖三年。这一句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南巡活动的喜爱之情。
【赏析】
本诗为五言绝句,首句写黄河之水从昆仑山发源,奔流东去,直奔东海;次句写黄河之水从昆仑山奔流而下,沿途翻卷着雪山;三、四句写黄河从积石山一带奔腾而去,一路上浪涛滚滚,犹如万马奔腾;五、六句写黄河一路奔流,一路翻卷着雪山;七、八句写黄河一路奔腾,一路翻卷着积雪;九、十句写黄河一路奔腾,一路翻卷着积雪;十一、十二两句写黄河一路奔流,一路翻卷着积雪。整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写来赞美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美丽景色。
这首诗以黄河为线索,通过黄河之水的源头、流经之地和奔流之景来描绘黄河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同时,诗人还通过黄河这一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对国家繁荣富强和个人事业有成的美好愿望和豪情壮志。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观,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个人事业有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