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西凤
诗句解析 - 十里扬州,郭点点、绿波鸥鹭。:描述扬州的美丽景色和自然风光,郭点指的是城门外的小岛和桥梁,而绿波鸥鹭则描绘了水面上飞翔的白鹭。 - 蓦牵情、廿四桥头,望断许多烟树。:突然被感情牵引,站在24桥头(即二十四桥)远眺,看到很多烟雾笼罩的树木,暗示离别之情。 - 杜宇叫残归国梦,浮萍化尽垂杨絮。:杜鹃鸟叫声声唤回思乡之梦,飘零的浮萍和柳絮象征着离愁别绪。 - 笑无端日月,底事催来催去?
【诗句注释】 长堤:指长河之堤,泛指河流。 一望:一眼望去。 破山红:落日映照下的河水如同红色的山峦破碎开来。 垂柳细:垂下的柳条细小如丝。 横塘窄:横卧的池塘很窄。 鉴楼空:古代一种楼名,此处借指隋炀帝的观景台。 旧游踪:过去游玩的痕迹或足迹。 皆:都。 忧心者:担心的人。 一梦江都:梦中回到了江都,这里指隋炀帝南巡的故事。 七二珠楼:指隋宫的七十二座楼阁中的一座。七二,虚数,表示很多。珠楼
【注释】: 1. 貂裘换酒:用貂皮制成的皮衣换取美酒。指生活清苦,只好以酒浇愁。见《汉书·张敞传》。梅有忆叠前韵:梅花盛开时想起以前所作的诗词。叠,重复。 2. 倚寒窗、乍牵往事:站在寒冷的窗前,忽然想起过去的事情。乍,突然。牵,牵引,联想。 3. 曾记何时亭子畔,人艳花光交射:还记得在什么时候,我在亭子边上,人们赞美花朵的光辉,互相映照。 4. 只立在、月明林下:独自站立在月光明亮的树林里
【译文】 离别的痛苦今天比往常更苦,记得前朝在桃花林下分别,彼此叮嘱。忍受着眼泪,低下头微笑站立,只是声音一半吞吐一半说。今天晚上她在哪里?偏偏最近清梦少,怕听到那吴娘的船橹声。心已经憔悴,声音也凄楚。月光明亮,一桨划到江渚。正逢两岸人家静悄悄,鼓声咚咚响彻三更。此时推篷回首望,望尽迷离的烟树。剪不断千缕柔丝,遥想江淹曾赋别诗,便消魂未必能如我。天欲晓,愁难去。 【赏析】 此词是送别之作
【注释】 ①玉香堂:即玉香亭,在江苏扬州。 ②检讨韵:指官名,是宋代对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③沧波罅(xiá):沧江水波中狭窄的地方。 ④籴粟:买粮食。 ⑤盘:盘卖。 ⑥水吴歌:水边的歌谣。 ⑦蜀道:四川道路。 ⑧人常:比喻行人。 ⑨青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学人言语的猴。 ⑩柴扉:用树枝编成的门。 ⑪谢汪伦:谢过李白的朋友汪伦。 ⑫枕堪藉(jiè):枕头可以垫着睡觉。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秋天与朋友一起宿于程敬庵、姚笑夫的山庄,用陈检讨韵写的。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大江东去 秋夜同汪清涟宿程敬庵、姚笑夫山庄,用陈检讨韵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的感慨,感叹时光如流水般流逝。 河干唤渡,向同侪、村馆索浮大白。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诗人在河边呼唤渡船,向同伴们要来一大杯白酒。 直令狂奴横醉眼,画出江东笨伯。 这句诗形容诗人喝酒后的状态,如同喝醉了酒的壮士
《桃源忆故人·醉后作》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作品。此词上片写词人对往事的追忆,下片写词人对当前景物的感慨。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致深沉,风格沉郁悲壮,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注释: - 桃源:指桃花源,传说中陶渊明笔下的一个世外桃源。 - 酒酣:饮酒畅饮。 - 拔剑呼天问:形容豪壮的气概和不羁的性格。 - 声断都无吾应:声音已经消失,没有人回答我。 - 旧时情性:过去的性情爱好。 - 消磨尽
我们将诗句按照要求进行解读: 1. “月正当头,人逢知己,那似今朝俱有。” - 注释: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人们遇到知心的朋友,这情景与今天完全不同。 2. “岂不谈情,却拖人搔首。” - 注释:难道我们不谈情说爱吗?却让彼此的思绪乱了手脚。 3. “记当日、是柳和花月夜,此际阿侬分手。” - 注释:记得当时,我们在柳树和花朵环绕的月色中相拥而别。 4. “重问清虚,去广寒宫走。”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联,“斜阳路”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在林间小路上;“消魂处”写自己的心情,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感到销魂,这里指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乐而忘归。 第二联,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画中的画面:一闲亭子三株树,小溪桥,人拖竹杖,我挈诗瓢。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恬美和谐的意境。“摇”字写出了诗人的悠然自得之情。 第三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句解释: 1. 鹊踏花翻 对月次张允宜韵 -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一幅鹊鸟踏花飞舞的美景,同时在月光下吟诗作对。"次张允宜韵"指的是模仿张允宜的诗词风格。 2. 咄尔风流,春宵对月,凭栏谁解心头话? - 这是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夜中对着月亮的孤独和寂寞。"咄尔风流"表示诗人对自己风度的自豪。 3. 知音自有寒梅,屈曲清幽,斜描一影窗边挂 - 这是第三句